没一会儿,赵处长脚步匆匆赶来。
顾从卿和顾父紧盯着他身后的记者,眼神中依旧带着审视。
赵处长一见这场面,心中便明白几分,赶忙开口解释:“这确实是我外甥,是《人民日报》的记者,来这儿采访我,刚好赶上这事儿了。”
听到这话,顾从卿和顾父这才慢慢收起眼中的怀疑。
记者如释重负,长舒一口气道:“你们也太谨慎了。”
赵处长一听,脸色一沉,严肃地看着外甥:“摆正你的思想!
他们的谨慎是正确的,也是合理的。
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容不得半点马虎,你应该向他们学习!”
记者听后,赶忙收起先前的松懈,神情变得严肃认真,恭敬地应道:“是,姨夫。”
赵处长无暇多言,交代完便匆匆离去,毕竟车间焚毁,他这个保卫处处长责任重大,还有诸多事宜亟待处理。
待赵处长走后,记者回过身,掏出小本子,看向顾从卿,开始了正式采访:“小同志,请问你今天为什么会出现在厂子里呢?”
赵处长刚一离开,记者便迅掏出小本子,目光聚焦在顾从卿身上,开启了正式采访。
“小同志,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你今天为什么会出现在厂子里呢?”
记者一脸职业的热忱,手中的笔已然准备记录。
顾从卿落落大方地回答:“我叫顾从卿,今年12岁,眼瞅着就13岁。
我来厂里,是给我加班的父亲送饭。”
记者紧接着追问:“请问你父亲是什么职位呢?”
顾从卿挺了挺胸膛,语气里满是自豪:“我爸是厂里的工程师。
他们都连着加班半个多月了,天天忙得不可开交。
所以家里特意做了点肉,让我送来给我爸补补身子。”
记者边快记录边继续问:“请问火灾爆的时候你在哪里?”
顾从卿说道:“我当时正在热水房排队接热水呢。
好不容易刚排到我,突然就听到‘轰’的一声,那爆炸声特别剧烈,紧接着,一抬头就能看到冲天的火光。”
顾从卿接着说道:“随后我就听人喊道,那个方向是加热炉车间。
听那些人的语气,就知道加热炉车间爆炸是非常严重的事儿,弄不好还会有人受伤。
我当时啥也没想,就跟着跑了过去,看看能不能帮点什么忙。”
记者听闻,好奇又关切地问道:“那你是怎么想的就冲进火场了呢?你不害怕吗?”
“我害怕啊!
那么大的火,隔着老远,那股炙热都能扑面而来,我咋会不怕呢?”
顾从青坦率地说道。
“可我听人说里面还有7个人,心里就只想着得帮忙做点什么。
我就绕着四周跑,眼睛死死盯着,试图找个能进去的地方,好为救援出点力。”
“后来我就现了一扇小窗户,那窗户特别小,附近火势倒不算太大。
这窗户小得很,大人根本钻不进去。
我一咬牙,索性找了件军大衣,浇上水,往身上一披,就自己钻进去了。”
顾从卿语气平静,可这寥寥数语,却仿佛将那惊心动魄的救援场景再次展现在记者眼前。
记者听得全神贯注,紧接着追问:“进去之后呢?你是怎么找到被你救出的5个人的?”
顾从卿挠了挠头,笑了笑说:“我运气还挺好。
我一进去,就顺着火势小的地方走,一直低着头,就怕多吸进一口浓烟。
走了好一会儿,都没瞅见人,我心里着急,就张嘴大声喊了两声。
嘿,这一喊还真有回应,隐隐约约听到特别微弱的求救声。
我赶忙顺着声音的方向找过去,就瞧见那五个人躲在一个没有火势的墙角处。
当时啊,5个人已经晕过去4个了,就剩唯一一个还清醒的。
我着急忙慌问他情况,结果刚问完,这人也晕过去了。”
记者满脸惊讶,连连摇头,觉得眼前这孩子的经历实在乎想象,又追问道:“那你是怎么把他们五个人带出来的?
毕竟你才是个12岁的孩子,这看起来有些太不可思议了。”
顾从卿咧开嘴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