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了原本要问的事情,于是打听道,“朝中是怎么看的?”
宋春娘抱臂答道,“明面上的态度也就那样,私下里的话……”
宋春娘想到了和他们这个小团伙相关的事情,“不少人觉得应该从王敞这里当做突破口。”
裴元无语了,怎么又是他?
让整个正德七年朝堂震荡不休的大议功,起因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保王敞吗?
那会儿朝廷要给立有大功的陆完挪个位置,也要对陆完进行最后的服从性测试,所以就想让陆完担任左都御史,对剩下的刘瑾余孽开刀。
一来追杀政治对手,腾出空余的位置;二来让陆完自毁长城,避免他团结刘瑾余孽,自成一个新的山头。
那些早就致仕滚蛋的不谈,陆完之下的头号刘瑾余孽,就是王敞。
裴元被迫迎战,经历了好一番缠斗,这才保下王敞。
裴元不解的问道,“这事儿怎么和王敞牵连上了?”
宋春娘答道,“因为太巧了。这么大的案子发生,朝廷第一时间想到的责任人就是山东巡抚。”
“可王敞这个山东巡抚,事发前半月就被召回京城,接受都察院的问询,正好不在现场。”
宋春娘又道,“那接下来,就该问责山东三司和济南府的地方官员。王敞作为山东巡抚,就算人不在现场,底下的责任,也该有王敞的一份错处。”
“可偏偏,王敞被召回都察院接受问询的原因,又是受到山东官员的架空和排挤。”
“他太干净了,干净的一点问题都沾不上。”
“这么大的一桩案子,最该负责的人,却能轻松脱身。大家私下都觉得,王敞可能是知道点什么。”
裴元想了想,也认可了这种判断。
官场上没有天真的人,不会单纯的觉得这是巧合。
王敞原本也做过京官,这个人慕强而软弱,了解他性子的不在少数。
他们不至于猜测王敞就是那个幕后黑手,但是既然王敞能成功逃离,说明这家伙应该是有点东西的。
说不定,就能关联到“御史团遇袭案”的重要线索。
想明白这些,裴元的脸色更不好看了。
他忽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毕真也进京了!
尽管这是裴元走的臧贤的路子,而且是用充分合理的理由说服的臧贤,臧贤也是用的充分合理的理由将毕真弄回京城的。
但是适用于王敞的这些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毕真。
因为,如果说山东巡抚是这场遇袭案的第一负责人,那么毕真这个山东镇守太监就是这场遇袭案的第二负责人!
毕真要承担责任的顺位,甚至还要高于三个在地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