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未尽的那些卷子收好,对弥封官吩咐道,“糊卷子吧。”
那弥封官乃是新任的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贾咏,他犹豫了下,说道,“按照惯例,大学士只合挑走一甲的卷子。”
杨廷和瞥了贾咏一眼道,“为国选才何必拘泥这些?这几份也是极好的,当一并呈送御览。”
贾咏不敢多言,先把杨廷和手中的几份弥封了,然后才带着礼部官员将剩下的卷子弥封之后,发放给各阅卷官。
众多阅卷官见已经接近中午了,都忍不住满腹牢骚起来。
不少人更是连卷子都没看两行,就开始在上面胡乱画着成绩。
那等待结果的近两百贡士,就这么被急着吃饭的读卷官们,草草的决定了人生的难易模式。
杨廷和则神色沉静的拿着手中的几份卷子,前去求见天子。
朱厚照哪怕再顽劣,也知道科举是朝廷大典,何况他这次还存了点别的心思,所以今天难得耐心的等在宫殿里,并没有去永寿伯府玩耍。
见杨廷和被内侍引进来,立刻关心的笑问道,“杨卿,殿试的情况如何了?”
杨廷和躬身道,“臣已经为陛下取来了本次恩科最好的文章,请陛下预览。”
朱厚照生怕那三人不在其中,主动说道,“朕今日颇有余闲,可以多选一点看看,也好见识下我大明的英杰人物。”
说着,朱厚照就打算让记了句子的那几个太监,去前面挑选试卷,
却不想,杨廷和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满意道,“老臣正与陛下不谋而合,所以多取来了几份。”
说着,杨廷和便将那几份卷子取出,让内侍递给了朱厚照。
朱厚照听得傻了眼,这老东西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眼见自己的计划要落空,朱厚照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翻看起了手中的卷子。
一边翻看着,朱厚照还一边寻思着,该怎么寻个借口,让人去前面挑选卷子。
然而当他翻到第二篇的时候,立刻就看到了其中两句,早就记得滚瓜烂熟的话。
朱厚照不由大喜过望,心中也松了口气。
没想到那三人确实有两下子,殿试的卷子竟然直接被杨廷和拿了过来。
朱厚照匆匆看了几眼,就对杨廷和称赞道,“这篇文章果然极好,以朕来看,足以有一甲之才。”
杨廷和自己挑来的文章,对文章的大致情况,当然心里有数。
他见朱厚照对文章中的观点不但没有反感,还对其中一篇称赞有加,脸上的笑意更多了几分,“陛下慧眼如炬,自然明断秋毫。”
不一会儿,朱厚照就又发现了一篇。
这下,连朱厚照都不敢置信起来。
难道裴元那家伙真的有识人之能,还真的依靠一次仗义解围,把一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