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裴元的构想,这批小弟会先进入都察院做御史,然后在自己的帮助下刷满资历名望,然后再进入各省的按察使司,通过按察使司介入各处的兵备道。
如此一来,这些饲料速成小弟,就能在七八年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从这一点来看,王敞的地位仍旧是独特且难以替代了。
这也是裴元听说陆完要清剿刘瑾余党时,忍无可忍直接开战的最重要原因。
陆訚听完裴元的简单分析,很敞亮的说道,“既然贤弟已经有了成算,那愚兄照办就是。”
陆公公想的很明白。
对于一个躺赢玩家,最大的风险就是自己胡乱操作。
两人达成一致,裴元这才放心离去。
回去的路上,陈心坚为裴千户整理着日程,提醒道,“这几天,千户还要去和天子谈谈恩科的事情,免得大都宪那边前功尽弃。”
裴元不由长叹一声,“设使天下无有本千户,不知多少要生出多少纷乱。”
到了第二日,李士实果然出手。
他主动提起了霸州叛军为祸甚烈,正该修生养息,收拢地方人心,不妨单独开一次恩科,使天下人沐浴陛下圣德。
李士实的这次出手十分突然,因为按照朝臣们原本对他的许诺,这是他接手了礼部尚书之后才能干的活儿。
原本这个礼部尚书只是吊在李士实面前的鱼饵,可是没有人会想到,他竟然利用这个暧昧的权力过渡期,直接提起了恩科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李士实打了所有人一个冷不防,不少没来得及通气的派系官员出现了应对事故,许多人下意识的表达了支持。
这零零散散的支持,很快形成了风向。
等到大佬们要下场干预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李士实关于恩科的设想,已经开始在朝野间展开了广泛讨论。
虽说立刻有人指出,李士实以左都御史的身份提出这样的建议,实在有些越俎代庖,但是那些基数更庞大的读书人可不管这些。
听说有多考一次的机会,几乎是一面倒的支持李士实。
这就相当于从他们这些扑街里,额外再挑出三四百人为官,白捡的荣华富贵!
自此,凡有键政处,便有人在讨论恩科和李士实。
恩科虽然还未落到实处,但是提出这个建议的李士实已经声名大噪,收获了不少读书人的感恩。
随着渐渐群情激昂,翰林学士靳贵私下里约见里李士实,并且委婉的劝他,“既然你已经推动了恩科,就该辞去左都御史,去担任礼部尚书了,这样才能名正言顺。”
李士实经历了裴元的提醒,这会儿自我感觉很黑化,很人间清醒。
他和靳贵虚与委蛇一番,见靳贵丝毫不为所动,索性直接道,“虽然现在礼部尚书缺位,但是靳学士也挂了一个礼部尚书头衔,何不接手此事,以成全天下读书人的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