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精神一振,眼看辽东半岛即将吞并,正愁天下无敌,没想到薛玖又给了目标。
大步走过去,李世民一把拿过信件,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银矿!
开采几百年都挖不完!
想不到海外居然有如此宝地。”
看过信件之后,李世民惊讶的说着。
“陛下,此事需谨慎!”
王圭率先出列,捧着朝笏躬身劝谏。
此刻他脸上满是担忧,“薛都督远在西域,倭岛之事或许是听闻或初探,真实性尚未可知。
若贸然兴师动众,劳师远征,最后却一无所获,不仅会耗费国库,还会让将士寒心啊!
臣以为,当先派使者或细作前往倭岛查探,确认银矿属实,再做打算。”
他的话得到了萧禹的附和。
萧禹捋着花白的胡须,语气沉稳:“王公所言极是。
且倭岛对我大唐向来恭顺,还曾遣使朝贡,从未有过冒犯之举。
如今咱们刚在辽东用兵,若突然对一个恭顺的属国动武,传出去恐会惹来周边国家非议,说我大唐恃强凌弱,不利于后续对西域、半岛诸国的安抚。”
两人的话句句在理,不少大臣纷纷点头。
毕竟劳师远征的风险太大,隋朝三征高句丽的教训还在眼前,谁也不想重蹈覆辙;再者,师出有名是中原王朝用兵的惯例,若没有合适的理由,贸然攻打恭顺的属国,确实会有损大唐的声誉。
“陛下,所谓恭顺,那也只是因为弱小,一但强大,又哪里来的恭顺!
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臣以为!
消灭危险,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今大唐地广人稀,正好把人抓回来,用于耕种。”
房玄龄严肃的说。
“陛下,落衡还有一封信,这本是写给臣的,他说倭岛之人,是当年徐福所带的五百童男童女,因为欺骗秦皇而不敢返回中原,如此叛徒之后,臣以为当灭之以儆效尤。”
薛收躬身行礼说道。
“什么?!”
李世民猛地睁大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殿内的大臣们更是炸开了锅,纷纷交头接耳——徐福东渡的传说,几乎人人皆知,却从未有人将其与倭岛联系起来。
萧禹也愣住了,他摸着胡须沉吟片刻,缓缓道:“若论路途,徐福当年出海,向东而行,确实有可能抵达倭岛。
而且倭岛的一些习俗,与先秦时期的中原习俗有几分相似,或许……薛都督所言非虚。”
“叛徒之后!”
李靖猛地一拍案,眼中闪过厉色,此刻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徐福欺君罔上,携民叛逃,其后代至今不敢认祖归宗,反而在海外自立,本就该讨伐!
如今若能将其收服,既是为秦始皇正名,也是为大唐清除叛徒余孽,何来师出无名之说?”
李靖的话像一剂强心针,瞬间扭转了殿内的风向。
大臣们纷纷点头,觉得讨伐叛徒后裔这个理由,既符合中原的伦理纲常,又能彰显大唐的正义,再也无人提及恃强凌弱的非议。
王圭张了张嘴,想再说些什么,却现自己已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在叛徒这个标签面前,所有的恭顺都显得苍白无力。
“落衡还说,倭岛之人,缺少礼仪教导,不懂礼义廉耻,不知人伦是非,畏威而不怀德!
弱小之时卑躬屈膝,强大之时会立刻反噬,弑主夺权之事屡见不鲜。
犹如养不熟的白眼狼,万万不可让其学会中原技术,如有机会,当灭其族,亡其种。”
薛收沉声说着。
这话一出,顿时引起一片哗然,王圭大声反对:“陛下不可!
如果灭其国还好说,要是亡其族,灭其种,定然引得其它国家和部落惧怕,以后面对大唐,就会拼死反抗,从而得不偿失。”
“陛下,臣附议!”
萧禹行礼跟上说着。
“咳咳!
诸位爱卿言之有理,灭其族,亡其种太过了。”
见到还有人要劝,李世民干咳两声打断道。
房玄龄和薛收对视一眼,行礼说:陛下英明,不过倭岛之人毕竟是叛徒后裔,习性难改,若留在岛上自由繁衍,恐生后患。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