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提醒道友一番,道友若是信我,就请尽快做出决断。”刘若寻一脸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拱手说道:“多谢庄道友,只是这观中还有三位娘娘的香火神像,贫道自不能贸然抛弃。”
庄衍说道:“不过三尊木像而已,只要你人在,庙可以重建,神像可以重塑,香火也可以重续,切莫因小失大。”
刘若寻一脸认真地说道:“道友言之有理,贫道记住了,当认真考虑此事。”
庄衍微微颔首,在将盏中灵茶饮尽后,便站起身来说道:“话已说到,贫道告辞了。”
刘若寻连忙起身道:“庄道友如不嫌弃,不妨今夜歇在这三仙观如何”
庄衍笑道:“修行之人天为被地为床,怎会嫌弃居室厅堂只是楼观台中早已安排好了我的云房,我当回楼观台中落脚。”
刘若寻听到这话,当即不再劝留庄衍,而是将他送出了三仙观,并亲眼看着庄衍驾云而起消失在了楼观台所在的方向。
刘若寻送走庄衍后返了回来,只见高阳公主手下的军士已经开始在三仙观外的空地上安营扎寨。
而高阳公主一行人则住进了三仙观的客房之中,刘若寻在高阳公主前往客房休息的时候,来到三仙殿内查看了一番,却发现这里面的贡品、香烛似乎比刚才多了许多。
刘若寻有些奇怪,好像高阳公主在自己走后,又对三霄娘娘进行了焚香礼敬及贡品供奉。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不过刘若寻并未在意,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庄衍所说的关于三仙观劫数的话。
回到自己的云房之后,刘若寻先是运转道法,手掐法诀演算了一番天机。
可以他的道行境界,自然是一丝一毫的天机都没看到。
但这反而让刘若寻十分不安,修行中人讲求一个趋利避害,刘若寻在自己的云房内思索良久,最后回过神来,言道:“近日的确有些反常,终南山中平日祥和的气氛也淡了许多,仙灵之气变得稀薄,阴煞之气却浓郁了许多,且山中的仙禽异兽也多有狂暴者。如今又有大唐公主莫名其妙来到终南山寻人,正好落脚在我这三仙观.”
想到这里,刘若寻心中已是极为不安,就连道心此刻也都‘突突’猛跳起来。
“不对,道心惊颤。”刘若寻道:“看来那位庄道友并非虚言,三仙观的确有事要发生。”
刘若寻立刻从床榻上走了下来,上前打开窗户朝外面看了看,山中天黑的早,此时外面已是一片漆黑,只有观中的灯笼与观外军士们篝火燃起的火光在漆黑的大山中散发出光芒。
刘若寻沉吟片刻,随后立刻做出了决定,说道:“不行,人挪活树挪死,不管有没有劫数,动一动也无妨。”
说罢,只见他飞快返回身来,将云房内所有重要物事全部收入芥子袋内,然后径直前往了三仙殿。
一路上都是值守巡逻的军士,刘若寻淡然从容地来到了三仙殿,然后关上了殿门。
他先来到供坛前,朝三霄娘娘的神像躬身揖拜道:“三霄娘娘恕罪,弟子为避劫数,只好冒犯了。”
说完,只见刘若寻快步上前,将三霄娘娘神像用红绸系在一起,然后背在背上,用法力打开后墙,随后直接背着三霄娘娘的三尊神像冲了出去。
只见刘若寻的身影几个起纵便消失在了山林间,很快便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就在三仙观观主刘若寻背着三尊神像连夜跑路的时候,在客房安歇的高阳公主已经进入了梦乡。
在那梦境之中,高阳公主身体轻飘飘的,被一朵云彩带着飞了起来。
高阳公主飞过高山,飞过河流,飞过大海,最后来到了一座灵光氤氲,仙气弥漫的仙岛之上。
仙岛之上,仙光漫漫,灵气腾腾,天空中有仙鹤异禽飞鸣翱翔,地上有珍奇异兽相逐奔跑。
琪瑶草不谢,苍松翠柏长青,碧水游龙腾金霄,仙岛巍峨镇海潮,真是仙家福地,人间妙境。
就在高阳公主看得目不暇接之际,天空中忽然涌来无边祥云瑞霭,其后金光闪耀,仙气垂空。
高阳公主急忙抬头看去,只见那漫天祥云瑞气之上,立着一位仙姿清妙,出尘脱俗,头戴金云冠,身穿碧彩绫华仙衣的女仙。
那女仙目光清灵,正是立在云端注视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