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百年来,罗斯帝国从没有如此大规模且彻底的动员过,灰色牲口们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巨大的忍耐力。
人口规模只有三千万多一点罗斯帝国征召了五十万男丁上战场,加上各地的民兵,人数肯定是超过七十万的。
而且这还是在春耕时期,很多地方的田地都是扔给了妇孺,上前线的丁壮还带走了家里大部分口粮,后方种地的妇孺连土豆不不够吃,已经开始全民挖野菜炖粥了。
4月15日,俄军米哈伊尔.巴克莱上将还没有到达罗斯托夫,察里津(斯大林格勒)的会战打响了。
去年三个月的时间,征俄军中路主力将战线推到了距离察里津只有四十多公里的地方。
但随后冬季来临被迫撤军,俄军又将这些地方一一收复。
不过地盘可以收复,地盘上的工事并不能恢复,罗刹人只是更能适应寒冬而不是寒冬之子,他们也挖不动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冻土。
是以在阳历的4月中旬,陆军上将,车骑将军莫公棱很顺利的再次率领步骑十三万,快速逼近了察里津。
此时的察里津,经过罗刹人八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变成了一座让人望而生畏的堡垒。
察里津的主城建于伏尔加河中的岛屿上,共有七座棱堡,超过两百门大炮防守,十分难以登陆。
在伏尔加河两岸,俄军还建立了十七座浮桥来沟通河两岸。
每座浮桥的尽头都建有堡垒,不但可以进行防御,还能在堡垒陷落之前破坏浮桥,以免给大虞使用。
同时,在察里津下游十公里的河道内,罗刹人凿沉了大量船只,嵌入了数千根包裹铁皮的木桩,专门用来堵塞河道,使得大虞稍微吃水深一些的大船,都无法通过。
而对大虞来说,此战征发了三十万大军,还要支援莫公泽,已经是这八年时间能做到的极限了。
兵力哪怕仅仅再增加一千人,都会造成后勤的极大困难。
是以中路军这十几万人,也基本都是能动员的所有兵力。
这点人马,不可能将察里津这样的雄城围困,只能选择从东面和南面去硬坑,这给了俄军极大的信心来固守。
不过俄军也不是没有忧患,库图佐夫捏着本尼格森伯爵发来的卡拉舍卡夫战报,顿时就有些心惊肉跳。
不单因为大虞西路军使用了大量新式武器,还因为这个新式武器的针刺击发枪显露了可以摆脱排队枪毙弊端的特性。
“我们现在填平察里津主城外的壕沟,还有这个可能吗?”库图佐夫很快意识到了这个大麻烦。
在本尼格森伯爵发回战报以前,是不存在堑壕战这种战术的。
原因很简单,燧发枪的装填需要把枪管竖起来往里面倒火药、放铅弹再用通条压实,这就要求士兵装填的时候,必须站起来装填,而不可能用其他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堑壕挖浅了,不但毫无作用,还有可能影响轮换射击战术。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