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打的旗鼓相当。
三轮对射之后,烟雾升腾,各处视线受阻,观音保、扎拉丰阿各率四百身着布面铁甲的八旗精骑从两侧杀出,声震沃野。
缅军燧发枪手极为害怕,一百多米外就惊恐开火。
结果清军骑兵只是虚晃一枪,根本没冲起来,只是在远处呐喊,缓缓横着策马。
缅军看不太清楚清军动向,加上心理素质极差,被勾引的不断放枪,结果烟雾更盛,几乎完全失去了视线。
缅军大将马哈.希哈修亚知道清军是在诱使缅军开火,急忙控制士兵让他们不要乱开枪。
结果清军突然来真的,观音保率军冲到九十米左右箭矢如雨,顿时射杀缅军火枪手数十。
这一下,缅军更加惊恐,马哈.希哈修亚派出督战队,也无法控制已经极度紧张和惊惧的士兵。
清军骑兵遂继续挑逗,一旦缅军开火减弱,他们就上去射一轮。
五分钟后,缅军火枪手基本都打了四五枪,各处疏漏和枪械故障频出,开火率不足三成。
观音保与扎拉丰阿遂以旗号、传令兵相约,同时发力猛冲。
冲到七十米,清军激射三箭,缅军栽倒一大片,随后骑兵开始发马狂奔,以迅雷之势撞进缅军燧发枪阵之中。
八旗精骑手持马枪、马刀肆意冲杀,缅军只抵抗了几分钟就全军崩溃,大量士兵丢下武器,哭嚎着就往江水中跳去,连马哈.希哈修亚这样的大将也不例外。
这一次,缅军八千精锐禁军再次被杀两千余,还有数百沉入江水中,几乎人人带伤,武器损失大半。
其中统帅两百人以上的中级军官被杀十数人,雍籍牙、孟驳两代人辛苦编练的八百葡萄牙、法兰西混合火枪手几乎被尽杀。
加上前次战败,这次缅军光是被杀就有四千出头。
马哈.希哈修亚统帅的缅军绝对精锐,直接被打崩。
这些在东南亚吊打各国与欧洲三流陆军的精兵,遇上满清竟然没一合之敌。
他们再也不敢只隔着几公里尾随清军,仅能远远放炮威胁骚扰,明瑞得以轻松撤退。
这也可以证明,乾隆时期欧洲列强对满清的畏惧,是有道理的,并不完全是不了解情况。
我知道有书友不爱看清军的战斗,但老虎不能直接写清军战败就完了呀,这里面很多可以操作的地方,不过整章都是清军视角的结束了,后面不会有这么大的篇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