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凝玉推许清瑶落湖的时候被谢凌瞒了起来。
此事,并未传到谢老太太的耳中。
回府当晚,谢凌抽空去了趟荣安堂。
屋内药香萦绕,谢凌坐了过去,执起榻上祖母显然枯瘦下去的手。
“祖母。”
杨嬷嬷捧着药碗过来,一边扶起谢老太太,却被谢凌抬手止住,“我来吧。”
杨嬷嬷见到大公子接过药碗,轻轻吹凉,便舀起一勺琥珀色药汁。
谢老太太喝了大半碗的药,直到喝不下去,谢凌这才递过药碗。
接着,谢老太太又一阵剧烈咳嗽。
谢凌帮她顺......
####隐秘的敌人
尽管局势看似逐渐明朗,但苏婉儿深知,真正的敌人往往隐藏在暗处。一日深夜,她独自在书房翻阅最新的军情报告时,一封密函悄然滑落至地面。拾起细看,这竟是来自一位神秘线人的警告??敌国已秘密派遣了一支精锐谍报队伍潜入大周境内,目标直指朝堂核心。
“赵元清!”苏婉儿低呼了一声,将密函收入袖中,随即召来心腹。“立刻彻查京城内外所有可疑人员,尤其是那些新近升迁或频繁与外国使节接触的人。”她的声音冷静而果断,“另外,加强皇宫及各重要部门的守备,切勿让这些间谍有机可乘。”
赵元清领命而去,而苏婉儿则陷入了深思。她意识到,这场斗争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军事对抗,更是一场涉及情报、人心和权谋的全方位较量。
####朝堂风波再起
次日早朝,气氛异常紧张。一名年轻的御史站了出来,直言不讳地指责苏婉儿近期推行的政策过于激进,甚至可能引发地方叛乱。“苏大人,您可知百姓对您的水利工程怨声载道?若继续强推此等措施,恐会动摇国本!”
话音刚落,朝堂上一片哗然。一些原本保持沉默的官员也纷纷附和,声称改革步伐太快,容易导致社会动荡。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苏婉儿并未慌乱,而是从容应对:“诸位大人所言并非无理,但改革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试问,若非今日之变革,我们如何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至于百姓的不满,本官早已下令减免赋税,并设立专门机构倾听民意,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皇帝见状,微微颔首,开口支持道:“苏爱卿为国操劳,朕深感欣慰。既然已有妥善安排,诸位便不必多虑了。”
然而,那位年轻御史却并未就此罢休,反而进一步追问:“即便如此,苏大人是否考虑过,若地方官员阳奉阴违,又该如何保证政策得以真正落实?”他的语气咄咄逼人,显然另有目的。
苏婉儿目光一凛,冷冷回击:“若有人胆敢玩忽职守,本官自会严惩不贷。不过,老夫倒想问问这位御史大人,你身为朝廷命官,为何对地方情况如此熟悉?莫非……你也曾参与其中?”
这一反问令全场寂静无声,那名御史更是脸色骤变,慌忙辩解。最终,在皇帝的呵斥下,他灰溜溜地退了下去。
####情报战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