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骨的北风卷着碎冰砸在船舷上,将联盟船队困在一片银白的世界。
宝儿裹紧狐皮斗篷,青铜短剑的剑柄在掌心冻得木,望着前方绵延数里的海冰,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在阳光下刺得人睁不开眼。
海水呈现出诡异的青灰色,零星的浮冰相互碰撞,出如同瓷器碎裂的脆响,这是他们进入高纬度海域的第七日,却比《诸蕃志》记载的结冰期提前了整整两月。
“夫人,舵轮冻住了!”
年轻的水手哈着白气,指尖的冻疮在羊皮手套上蹭出血痕。
宝儿踩着吱呀作响的甲板上前,只见舵轮的铜轴被冰碴卡死,海水在木缝间结成晶亮的冰棱,如同一张巨大的蛛网困住了船只。
哈桑抱着一坛鱼油赶来,油脂在低温下已凝结成块:“用滚水浇轴,再涂鱼油润滑!”
船员们立刻架起铜锅,劈啪作响的炭火映着他们被冻得通红的脸颊,滚水泼在冰棱上,腾起的白雾中,舵轮终于出刺耳的摩擦声,缓缓转动。
危机远不止于此。
了望手突然在桅杆上出含混的呼喊,他的胡子已结满冰碴:“东南方有冰墙!”
宝儿举起改良后的观星镜,镜筒裹着海豹皮保温,却仍能感受到镜片的寒意。
只见海平面上矗立着青黑色的冰墙,足有两丈高,在阳光折射下泛着幽蓝的光,墙后隐约可见浮动的冰山,如同神话中的巨鲸潜伏在海面下。
“是多年不化的老冰。”
陈阿公搓着冻僵的手,他曾随泉州商船到过渤海口,“若撞上,船底的木榫必断。”
宝儿盯着冰墙底部,现浮冰与海水交界处有细窄的缝隙,海水正顺着冰墙流淌,在底部形成暗涌。
她突然想起大食商人说过的“浮冰听声法”
——用长竹筒贴在船底,可辨冰下水流声。
“取十丈竹篙,探冰墙根基!”
她的命令让船员们想起,船上正存放着从占城运来的毛竹。
当竹篙插入冰墙底部时,传来空洞的回声。
宝儿伏在甲板上,耳朵贴着竹筒,冰凉的触感顺着竹筒传入脑海:“冰墙底部已被暗流侵蚀,中间必有裂缝!”
她立刻指挥:“解下备用的牛皮缆绳,绑上锋利的铁锚,砸开冰缝!”
八名壮汉齐力挥动铁锚,砸在冰墙上迸出无数冰屑,如同下了一场钻石雨。
然而冰墙岿然不动,铁锚却卷了刃口。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远处的冰原上出现几个黑点。
渐渐地,黑点化作乘坐在兽皮筏上的身影,他们手持长柄鱼叉,筏子周围跟着数头体型庞大的海豹。
哈桑握紧弯刀,却被宝儿按住:“他们的筏子用海豹皮缝制,是极地的原住民。”
她解下斗篷上的珊瑚坠子,抛向对方——这是波斯商人常用的和平信物。
原住民领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鼻梁上架着骨制护目镜,腰间挂着用鲸鱼骨雕刻的护身符。
他指着冰墙,用生硬的大食语说:“冰龙沉睡,不可惊扰。”
宝儿虽听不懂,却从他的手势中明白,冰墙后是原住民的渔场。
她命人取出丝绸和瓷器,在冰面上摆出礼物:“我们需要passa(通道)。”
对方的目光落在青瓷碗上,碗底的锚纹让他想起半年前遇难的大宋商船。
通过手势和简单的单词,双方达成临时契约:原住民带领船队从冰墙东侧的“鲸息湾”
绕行,作为交换,联盟船队需向他们传授熬制鱼油的方法。
宝儿现,原住民的兽皮筏底部涂有一层黑色膏状物,凑近一闻,正是海豹油与火山灰的混合物,能有效抵御冰块摩擦。
“我们的船底若涂此物,定能减少损伤。”
她悄悄吩咐哈桑记录下配方。
绕行途中,原住民展示了独特的“冰海导航术”
:他们观察海鸥的落点——海鸥不会停留在薄冰上;用鱼叉敲击冰面,通过回声判断冰层厚薄;甚至能根据星象中“北斗尾星”
的倾斜角度,确定浮冰流动的方向。
宝儿取出牵星板,现此处北极星的高度比记载中高出三度,她立刻在航海图上用朱砂标注新的星位坐标。
真正的考验在午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