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前所未有的互动,让百姓们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被当人看的尊重,他们对李子渊的拥护,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侠盗传奇》的故事,更是火遍了整个岭南。
故事中的侠盗,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对抗贪官污吏,在有心无心的宣传下,这侠盗简直就是李子渊的化身。
无数的年轻人,因为这个故事,对新武军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总督府的征兵处,每日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无数热血青年,都希望能加入这支为民除害,能分田地的正义之师!
在这种民心所向的大势之下,弥勒教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到了极致。
他们的谣言,在《岭南日报》的辟谣专栏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只要敢说李子渊的坏话,不用慕容雪的人动手,就被民众给打死了。
他们的丑闻,更是被慕容雪的情报网不断挖出,刊登在报纸上,让他们声名变得狼藉。
他们的信众,在吃饱了饭,分到了地,看到了希望之后,也渐渐对那虚无缥缈的“极乐世界”,失去了兴趣。
许多弥勒教的香主、坛主,眼看大势已去,纷纷卷款逃离岭南。
而那些被蛊惑的普通教众,则在总督府“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下,纷纷主动自首,交代罪行,回归正途。
短短两个月时间,曾经在岭南东部盘根错节,让无数地方都头疼不已的弥勒教势力,便被李子渊以一种兵不血刃,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彻底瓦解!
……
当岭南东部彻底稳定,民心归附,粮食丰收,新武军的规模也扩充到了五万之众时,李子渊知道,解决冯盎这个最后障碍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他没有急着攻城。
而是亲率三万精锐,包括五千玄甲军,三千神机营,两千峒族勇士,以及两万新武军,陈兵于桂州城下。
同时,他将最新一期的《岭南日报》,连同他亲笔写的一封信,用箭矢射入了桂州城中。
这一期的《岭南日报》,头版头条,用血红的大字,刊登着一个醒目的标题。
《告桂州将士百姓书:降者生,抗者亡!》
报纸上,详细地列举了冯盎勾结弥勒教,买凶刺杀,意图祸乱岭南的种种罪行。
同时,也用大量的篇幅,描绘了江州百姓在李子渊治理下,安居乐业,分田分地,吃饱穿暖的幸福生活。
报纸的最后,还附上了一张巨大的插图。
插图上,一边是江州百姓喜气洋洋,庆祝丰收的场景。
另一边,则是桂州城内,百姓面黄肌瘦,在冯盎的苛捐杂税下,卖儿卖女的悲惨景象。
这强烈的对比,如同最锋利的尖刀,狠狠地刺入了每一个桂州将士和百姓的心中!
而李子渊写给冯盎的信,则更加直接,也更加霸道。
“冯盎老儿亲启:”
“汝勾结妖人,祸乱岭南,罪不容诛!然本督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愿桂州百姓,因汝一人之私,而玉石俱焚。特予汝最后三日时间!”
“三日之内,开城投降,自缚出城,本督可饶你全尸,保你冯氏一族血脉不绝。”
“三日之后,若城门不开……”
“本督麾下神雷,将亲自为桂州……开城!”
“届时,城破之日,便是你冯氏一族,满门抄斩,鸡犬不留之时!”
“何去何从,汝自择之!”
信的末尾,没有落款,只有一个鲜红的,印着“岭南李子渊”字样的大印,和一个用血画上去的,狰狞的骷髅头!
冯盎看着手中的《岭南日报》和那封充满了死亡威胁的信,他的身体抖得如同风中的落叶。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
他将报纸和信,狠狠地撕得粉碎,如同疯了一般,在书房内咆哮着。
武天坐在他的对面,脸色也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岭南日报》他也看了,那上面的内容,让他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攥住了似的。
诛心!
又是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