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将目光转向地图上的萨尔布吕肯。
作为总参谋长,他第一时间要考虑的不是上不上当,而是怎么应对。
过了一会儿,他冷声下令:“命令航空队,马上增援萨尔布吕肯。”
兴登堡察觉到制空权是萨尔布吕肯的关键,只有夺回制空权才能阻止夏尔的伞降部队继续投入防线后方。
就像炮兵炸断浮桥才能阻止敌人过河一样。
“哪一支?”参谋问。
兴登堡咬着牙挤出几个字:“所有的!”
法军的战斗机占据优势,要想获得胜利必须拥有足够多的数量。
“是。”参谋应声。
兴登堡指着地图继续下令:“命令第13集团军,第9集团军,立即往萨尔布吕肯派出援兵。”
这两个集团军在萨尔布吕肯防线左右两翼。
“命令第17集团军炮兵,马上撤退!”
炮兵通常用汽车或马匹机动,让他们动起来就不容易被敌人伞兵追上。
这是对炮兵的一种保护,兴登堡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保存更多的炮兵,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发挥出战斗力。
不过这个命令起了反作用。
兴登堡首次面对敌人的伞降没经验,他没意识到伞降部队在空中无法控制自己的落点,他们像撒豆子似的分散在各处自主作战。
德军炮兵如果守在原地驻防还好,只有轻武器的伞兵攻破炮兵防线有点难度,有可能出现弹药不足的情况。
但如果炮兵沿着公路机动被伞兵伏击,就只能用“送上门”来形容了。
最后兴登堡下令:“命令第17集团军坚守防线,一步也不能让夏尔的部队前进!”
他抬头望着凑上来的鲁登道夫:“只要第17集团军拖住夏尔的部队等到援军来临,我们就还有希望。”
鲁登道夫点头:
“放心,元帅阁下,那是雷区,两公里纵深的雷区。”
“我们在那里布设了几十万枚地雷。”
“就算没有炮兵掩护,夏尔也很难在天黑前通过。”
一旦天黑,夏尔的坦克和飞机就无法作战,德军就可以清除掉伞降至后方的5000伞兵,萨尔布吕肯防线就能重新布署并稳定下来。
兴登堡淡淡的“嗯”了一声,这正是他的意图。
不过他不像鲁登道夫那样有信心。
夏尔步步都想到他前头,还能想到“大规模伞降”这种骇人听闻的战术。
那是不是说,他同样也有突破雷区的方法?
……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