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其他类型 > 隆庆中兴 > 第1111章 条法俱在刑戮威(五)

第1111章 条法俱在刑戮威(五)(1 / 2)

    经过调查之后,锦衣卫们发现这些囤户们贩卖私盐的手段和证据了。

    首先就是近场私盐,所谓近场私盐,就是临近盐场的贫穷百姓通过肩挑背扛的方式贩卖小额的私盐,虽然也是违反大明律的,但是之前朝廷为了体恤民生,规定近海近场穷军贫民,有以肩挑易米者,不必具奏,径自问结。

    嘉靖时期,嘉靖甚至以上谕的形式要求有司不得为难这些百姓,嘉靖在上谕中明确说道:“凡贫难军民,将私盐有肩挑背负,易米度日,不必禁捕。”

    朝廷的本意是让这些贫苦的百姓有一口饭吃,免得因为仅仅贩卖小额的私盐就被置之重典,但是很明显,朝廷的仁慈被这些盐商所利用了,他们开始利用这些贫苦百姓偷漏私盐、诡寄假冒,雇佣他们为大盐商搬运私盐,同时买通巡盐官吏,大肆贩运私盐。

    同时利用朝廷的余盐银制度,大肆借所谓的余盐夹带私盐出场,原本一引仅有二百多斤的余盐,他们可以夹带三四百斤的私盐出场。

    更为要命的是篡改盐引,朝廷盐引,支盐是有顺序的,正常来说先支纳粮开中,随后是纳银开中,后面才是余盐等项,但是囤户们早就买通的了盐运司衙门的合衙小吏、书手等,当朝廷准备支盐的时候,他们和这些囤户勾结起来,将原本应该优先支给的纳粮开中盐引篡改为盐商手上的盐引。

    一方面使得边商无法支盐,只能将自己手中的盐引低价卖给囤户,一方面使得囤户手中的盐引能够卖出高价,毕竟只有从囤户手中购买的盐引才能支取到食盐,这样运司和囤户互相勾结起来,使得本该由朝廷掌握的盐利全部落入了这班贪官污吏和奸商手中了。

    锦衣卫已经掌握了有关的证据,陆绎向赵文华申请开始抓人,但是被赵文华拒绝了,赵文华认为相关的情况必须要经过朱载坖的御批,抓哪些人,怎么抓,都需要朱载坖圣裁,而且从京师调来的援兵还没有到,现在不能轻举妄动。

    于是赵文华、陆绎将锦衣卫在扬州查到了一共十二家囤户,相关的涉案情况已经人员上奏朱载坖,请求朱载坖圣裁。

    而在京师,朱载坖也在和高拱等人商量整理盐法的相关事宜,经过高拱召集鄢懋卿、庞尚鹏等人讨论,认为要实现向九边转运本色三百二十万石的任务,就必须要对原有的开中办法进行改革。

    首先当然是增加开中的盐引,原本的二百万引盐是远远不能够完成开中三百二十万石的这个任务的,势必要增加盐引,增加的盐引主要来自两部分,各盐场增产的部分和清理的原来支给藩王、贵戚的部分,如河东盐场的二十万引解盐,原本是支给晋王的,现在当然要被收回用于开中。

    长芦盐场由于实行晒盐法,现在产量比之之前大为增加,也可以增加开中盐引的数量。

    还有就是将原本没有实行开中的地方也编派盐引,如之前四川的井盐,就并未编派盐引,现在显然也要加以编派,这样算下来能够将盐引提升要三百五十万引左右,庞尚鹏等人认为,这样就可以满足九边的军储需要的。

    同时还有改变开中则例,将原本的开中纳粮变为召商运粮制,也就是商人应先到特定粮仓领取官米,然后承运至指定地点,支给盐引,而不是之前的召商纳粮,也就是将朝廷的盐引变成了支给商人的运费,用于雇佣商人帮朝廷运输粮秣辎重。

    这样的话,用三百五十万引盐就可以运输三百二十万石粮秣,商人们也不用将这些粮食运送到各个边镇,而是只用

最新小说: 感觉火不了的重生文 捉鬼007,我要去考公 穿成幼崽之后,我把他们忽悠瘸了 再见是难言的劫 我看到了一切 大瀛隠侠 妈咪救窝!坏爹地要给三宝上户口啦 兼挑两房?我嫁摄政王你悔什么 偏执总裁的白月光是我 明日方舟:苦难与救赎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