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玺自己都已经忘了,他踏进书房的初衷。
而老爸却在不经意间把话题又绕回来了。
只是,此刻的王玺比起挖掘景蓉的黑历史,他更好奇当年的她是如何实现从民企到外企的华丽转身的。
“不是说外企很少会选择民企背景的候选人吗?在你们那个年代不会比现在更容易从民企跳槽进外企吧。”
“是。
当年市场刚刚开放,一方面很多大型的外企进来,急需找到合适的人才快打开国内市场,工作机会不少,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需要尽快看到工作成效,对人才的要求也高。
景蓉的工作资历够,希望有更好的平台也可以理解。
她本身工作很努力,工作成绩也不错。
坦白说,当年的苏禾能给她上升的空间有限。
她一直想要去外企寻找更大的可能性,这不是啥秘密。
甚至她私下接触外企找机会大家也都知道。
魏巍还跟她谈过几次。
找她谈话倒不是警告她不要有别的心思,而是希望能留住她。”
“这样还要走?外企就这么有吸引力?”
王玺脑补了肖乾若是这么留他……
“我说什么都不会走。”
王玺跟自己说。
“得到认可”
比高薪高职好像更有愉悦感。
回想当年肖乾对刚刚到岗的他说,如果他想转去韩云虔那儿,他完全支持。
那是他第一次那么真切的感受到“不被认可”
是“可耻的”
。
“你们这代可能感受不到。
放到十几年前,不管说产品、技术,还是管理、全球化的视野,外企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王声为王玺解惑:
“那时,国企正在转型,担心的是下岗人员的安置,民企才刚刚起步,还在摸索怎么能活得长久。
别说跟外企竞争了,能守住手里的这点生意就很不错了。
而且,外企也是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给员工的待遇,展机会有绝对的吸引力。”
王玺认真的听着,努力让自己有带入感。
“是不是觉得这些离你都好远?”
王声看出王玺的迷茫,“你就是过得太舒服。
该你这个年纪经历的挫折和奋斗,你都没有经历。”
“那也不是我的错啊……”
王玺不想承认陈一鸣告诉他的——富二代的“原罪”
。
“成长环境你不能选择,但是,做什么,怎么做是你可以把控的。
你有没有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
“我有努力的……”
王玺据理力争。
至少今天的他比起刚入行的他,肉眼可见的“没有躺平”
。
只是,当王玺的眼神对上王声凌然的神情,他立马懂得了老爸想表达的:“努力了,但是,不多。”
“我知道你对景蓉有看法。
她也有她的不足。
但是,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工作的投入,是值得肯定的。
当时,魏巍也跟我讨论过景蓉的职业展。
我们都觉得苏禾正是用人的时候,能留住景蓉尽量留。
所以,从办事员到市场部总监,我们尽可能的给她创造机会。
魏巍转述给我的景蓉的一句话让我很有触动,‘以我现在的年纪和资历,去外企还有可能性。
再过几年,就真的没机会了。
‘
景蓉如果离开苏禾,对于苏禾来说是流失了一个人才,但是还能有别的选择。
但是对景蓉来说,现在不去尝试外企,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所以,我让魏巍告诉景蓉,她如果觉得有更好的机会,我们会支持她。
如果,时机没到,也欢迎她继续留在苏禾。”
“就是说,她可以边在苏禾工作,边找外企的机会?”
王玺惊讶跳槽还能得到老板的鼓励。
“可以这么说。”
“可是,后来……”
王玺想到那些抓马的八卦剧情。
“我说过景蓉可以有选择,但不是无条件,无期限的。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