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川的办公室,灯火通明。
烟灰缸里,已经堆了好几个烟头。
他和周正、常晓雯三人,围着那几张模糊的复印件,神情凝重。
“荣发建设……”
赵海川用指节敲着桌面,“周正,这个公司你有印象吗?”
周正摇摇头:“没听过。”
“能拿下县政府这么大项目的公司不应该默默无闻。”
“有两种可能,”
赵海川分析道,“第一这是个空壳公司,专门用来走账的。”
“第二项目干完,公司就注销了。”
他看向常晓雯:“这个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大楼项目大概是什么时候的?”
“我查了一下,”
常晓雯早有准备,递上一份文件,“是四个月前的项目了。
“城建和发改,是黄波涛副县长分管的范围。”
四个月前。
黄波涛。
分管城建。
几个关键词连在一起,事情的轮廓已经渐渐清晰。
“签名这里,”
周正指着那团模糊的字迹,“技术科的同事做了初步比对和黄波涛公开的签名,相似度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但因为有些模糊,无法作为直接证据。”
“百分之七十足够了。”
赵海川的眼神很冷。
这封信,是谁送来的?
能拿到四个月前的合同,还能精准地送到常晓雯手里,这个人绝对是体制内的,而且级别不低。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是想借我的手扳倒黄波涛?
还是想把水搅浑,另有所图?
“这封信也可能是一个陷阱。”
赵海川缓缓说道,“但不管是什么,既然送到了我们手上就不能当没看见。”
他看向周正:“从两条线查。”
“第一,工商系统查荣发建设的工商注册信息、法人、股东、以及最终的注销记录。”
“第二从建委和档案馆入手,把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大楼项目的所有卷宗调出来,我要看完整的合同、招投标流程、资金拨付记录。”
“书记,这个项目是黄波涛亲自抓的,恐怕……”
周正有些迟疑。
“我知道有难度。”
赵海川打断他,“所以才要你秘密去查。”
“是!”
……
正如赵海川所料,农业补贴改革试点的推进,烫得黄波涛坐立不安。
领导小组办公室里,林风严格按照赵海川定下的“五化”标准,卡得死死的。
“王乡长,你这个肉牛养殖合作社的申请,对不起退回。”
“为什么?”
“林主任我们乡可是养牛大乡!”
“材料上写,合作社去年带动一百二十户农民增收。”
“但我让乡财政所查了流水,实际分红的只有十二户。”
“这十二户还有七个是村干部的亲戚。”
“你管这个叫带动?”
林风把材料推了回去,面无表情。
“还有你这个李局长。”
林风拿起另一份文件,“特色果蔬种植基地,申请五十万的滴灌设备补贴。”
“照片拍得不错,果树长得也挺好。”
“可我怎么听说这块地去年就已经被征用了,马上要盖楼盘了?”
一桩桩,一件件,所有想钻空子、浑水摸鱼的申请,全被林风打了回去。
与此同时,工商局和农业局联合开展的“空壳合作社”清理行动,也公布了第一批注销名单。
几十家只有一块牌子、一个账户的“僵尸合作社”被依法取缔。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指向黄波涛,但这些合作社,大多都是在他分管农业口期间注册成立的。
一时间,整个荣阳县的干部都在议论。
“听说了吗?黄县长分管那块被查出好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