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大西洋的深邃海域,周卫国指挥的庞大潜艇编队,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潜航,早已深入目标区域设下埋伏。
漆黑的洋面下,潜艇群以极低噪音模式潜行,深度维持在三百米,避开声呐探测,每一艘都装备了先进的鱼雷和巡航导弹,等待着致命一击的时机。
莱恩斯将军的盲目自大,恰好成为了周卫国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那支由腐国、高卢等国杂牌军拼凑而成的庞大登陆舰队,在周卫国这位身经百战的海战老手眼中,简直就是一群移动缓慢、防护脆弱的活靶子。
莱恩斯将军自恃舰队规模庞大,便狂妄地认为仅凭这一点就能震慑住所有对手。
然而,他却完全忽视了华夏潜艇部队那精湛而高效的战术。
尽管华夏方面已经公开宣战,并出了激昂的战斗檄文,但根据准确的情报显示,莱恩斯那庞大的航母舰队并未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进入狭窄的地中海,而是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绕行直布罗陀海峡,直接向南航行。
这一关键情报,早已被华夏的情报部门成功截获。
他们迅将这一重要信息传递到了周卫国的作战司令部。
接到情报后,司令部里的情报官们立刻展开了紧张的分析工作,他们通宵达旦地研究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终确认了莱恩斯舰队的具体航线以及其舰队编队的详细构成。
莱恩斯并非完全无谋之人,他对于军事战略有着相当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他心里非常明白,如果航母舰队贸然进入地中海,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地中海地区是华夏军事力量的重要部署区域,这里不仅有强大的空中力量,还有隐蔽的潜艇部队和岸基火力。
一旦航母舰队进入这片海域,很容易成为这些强大军事力量的集中打击目标。
在地中海区域,华夏的军事存在确实异常强大。
他们拥有多个隐蔽的导弹基地和雷达站,这些设施能够覆盖整片海域,对任何进入该区域的目标进行实时监测和攻击。
此外,莱恩斯庞大的舰队规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苏伊士运河的航道宽度和深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舰队通过。
如果强行通过,舰队将会完全暴露在岸炮的射程之内,这无疑是自寻死路。
因此,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莱恩斯认为选择绕行好望角虽然航程漫长,但却是更为明智和安全的航线选择。
这样一来,他可以避开华夏的早期预警系统,减少被现和攻击的风险,为登陆行动争取更多的时间。
而华夏的大西洋舰队并没有选择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与莱恩斯的联合舰队展开正面交锋,相反,他们似乎有意地放任对方通过这一重要的海上通道。
这一举动背后,隐藏着周卫国深思熟虑的战略意图。
周卫国深知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并非明智之举,他要让莱恩斯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误以为他们已经安全地通过了这一关键区域。
然而,这仅仅是周卫国精心策划的一场战略骗局的开始。
实际上,周卫国早已在加纳利群岛附近海域布下了一张严密的天罗地网。
过三百艘潜艇如同潜伏在深海中的猎鲨一般,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这些潜艇巧妙地分布在海底山脊和暖流交汇处,形成了一个多层的包围圈,无论联合舰队从哪个方向突围,都难以逃脱这致命的陷阱。
与此同时,数百架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也在沿岸机场严阵以待。
它们的引擎已经预热完毕,飞行员们随时准备升空,执行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消灭联合舰队航母派出的巡逻机群,夺取局部制空权。
只有掌握了制空权,后续的攻击才能顺利进行。
在战斗机完成任务后,挂载着空对海导弹的轰炸机群将如同一群凶猛的鹰隼,对航母编队起饱和攻击。
这些导弹如同雨点般倾泻而下,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力。
而此时,联合舰队的航母编队很可能已经陷入混乱,无法有效地组织防御。
最后,潜伏的潜艇将在强大的空中力量掩护下,对陷入混乱的航母编队起致命的水下攻击。
鱼雷将如闪电般直击舰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