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方面,华夏收获颇丰。
除了缴获八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还获得了十几艘倭国的护卫型航空母舰。
尽管这些缴获的航母在刘铮的高标准下略有不足,但它们的存在依然为海军规模和实力的提升增添了重要力量。
此外,华夏海军拥有十八艘战列舰和巡洋舰,刘铮对这些舰艇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改造。
他下令拆除舰上200以上的岸炮,换装为两种新型火箭炮。
其中,安装了四座十六管300的火箭炮,虽然射击距离缩短到五十公里,装药量和体积有所减小,但仍能满足中距离作战需求。
同时,还安装了六座四十管122火箭炮,射程为十二公里,为舰艇在近战和攻击滩头时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持,大大提高了海军在近海作战的灵活性和杀伤力。
在舰艇的防空火力配置上,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加强。
舰艇上主要保留了88毫米和20毫米口径的高射炮,同时装备了122毫米口径的舰对空导弹。
这种导弹基于空对空导弹改进而来,射程高度限制在十公里以内,采用碰撞和近炸引信相结合的引爆模式。
为增强防空火力密度和覆盖范围,舰艇上安装了四座二十管的导弹射装置。
对于所有排水量过三千吨的舰艇,都配备了先进的舰载雷达系统。
这些雷达系统具备全天候监视能力,确保舰艇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能保持高度警觉,及时应对潜在威胁。
华夏自行研生产的驱逐舰,排水量达六千六百吨。
舰上装备了雷达、声呐、鱼雷、122毫米口径的导弹、8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20毫米口径的双管高射炮以及一门105毫米口径的舰炮。
如此丰富的装备组合,使驱逐舰在海上的作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之所以只装备一门舰炮,是因为8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和20毫米口径的双管高射炮已具备对敌方舰船的有效打击能力,且20管122毫米口径的火箭炮十二公里的射击距离能满足一般海战需求。
而四千吨级护卫舰可视为驱逐舰的缩小版,相较于驱逐舰,它增加了几组鱼雷射管和深水炸弹架,进一步增强了在海战中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铮编写的战术操典中,并未设定驱逐舰单独对抗航空母舰作战群的战术。
这体现了刘铮对海战局势的深刻认识,他明白驱逐舰面对航空母舰作战群时,需要更多的支援和协同作战,才能有效对抗和压制敌方力量。
华夏在人才战略和军事建设方面的种种举措,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国家的展与强大。
从人才的高效利用到各军种武器装备的升级与创新,每一步都彰显着华夏在维护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
这些努力必将为华夏的未来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其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在当今的军事领域,华夏的潜艇制造与应用呈现出独特的布局。
当下,华夏自主生产的潜艇皆为五千吨级别的大型潜艇,它们是海军力量的中流砥柱,肩负着重要的战略使命。
而那些缴获的二千五百吨级以下的小型潜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些小型潜艇被分配至各个基地,成为特战战术训练的得力工具。
在训练过程中,它们挥着关键作用,助力特战队员提升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除第四旅外,其他各旅如今均配备了十艘小吨位潜艇。
这些潜艇作为各旅侦察兵和特战队训练的重要平台,极大地强化了各旅的侦察与特种作战能力。
可以说,这些小潜艇虽吨位小,但在提升部队作战能力方面挥了大作用。
在军事组织架构方面,如今各个旅成功构建起规模庞大的教导队,人数多达八千人。
教导队进一步细分为狙击队和特战队,以满足不同类型的作战需求。
教导队成员皆是从旅内各部队中严格筛选出的精英,其正式队员至少为准尉级别的优秀士兵。
这种严格的选拔与训练机制,保证了教导队在执行特殊任务时能展现出卓越的作战效能。
这一变革的灵感源于第三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