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是正德帝 > 第495章 守仁献边策

第495章 守仁献边策(1 / 2)

工部尚书席书近来目疾愈重,视物昏昏然,连案上的奏稿都得凑到鼻尖前才辨得清字迹。

这日晨起,他扶着案几叹了口气,终是让幕僚拟了份请假调治的疏稿,亲自蘸了朱砂点了落款,递进宫去。

未过晌午,宫里便传回消息:万岁爷照准了。

不多时,司礼监的陈敬便带着小内侍来了,捧着个描金漆盒,身后跟着的人提着食盒,里头是御赐的酒馔。

唬的席书赶紧大开中门迎接。

邀请陈敬进了正堂,主客又寒暄一阵方就坐。

陈敬笑道道:“席尚书,万岁爷闻您欠安,特命奴婢来瞧瞧。

这是御赐的点心酒肴,还有万岁爷亲手写的手敕,说是给大人解闷儿的。”

席书眼睛不舒服,便眯着眼谢了恩,亲自接过那手敕,自个儿凑过去看——字是皇帝惯常的龙飞凤舞,末了还附着一阕新词。

待陈敬走后,席书叫人取来宣纸,小心翼翼将那词誊写了,晾在一旁的竹架上。

送走了陈敬,左右清客们早围了过来,待墨迹稍干,便凑着看。

席书用手指点着词稿,慢悠悠道:“你们瞧,这词里‘苦菜’‘榴花’的字眼,倒不失农家本真,别是一番滋味呢。”

众人顺着他的手指看去,见末句写着“盈亏月,天然顺应,小满是追求”

,都抚掌赞道:“东翁说的是!

‘小满’二字最是妙,知足常乐本就难得,顺应天道更见境界,万岁爷这心思,实在通透。”

一时间,书房里满是赞叹声,你一言我一语,都说这词虽不似宫廷体那般华丽,却透着一股子朴拙的真意。

正说着,一个穿月白长衫的清客轻轻摇着扇子,叹了口气,声音不高不低,却恰好让众人听见:“只是……今上于释道、番僧、回教这些,未免太上心了些,佛郎机的僧侣才刚进宫辩过道,这月底,陕西岷州的剌麻又要来朝贡。

先帝在时,最是重儒学纲常,今上这般,实在……可惜了。”

这话一出,书房里霎时静了静。

谁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远的不说,就说前几日,连那位以儒学立身的王守仁,竟也上了道疏,力劝皇帝重视这些僧众朝贡的事,还说要“厚待朝贡,彰示恩威”

,甚至提议在边境茶马司开什么“僧市”

,用佛教信物、茶叶跟蒙古人交易,说什么“顺其宗教之俗,解其物资之需”

,还道蒙古人见朝廷借僧众通好,便知“无征伐之心”

,能消弭隔阂。

席书闭了闭眼,拿起案上的茶盏抿了口,没接话。

左右清客们交换了个眼神,有的摇头,有的咂嘴,终究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皇家的事,哪是他们能随便议论的?唯有那阕御词还晾在竹架上,风从窗缝里溜进来,吹得纸角轻轻颤动,倒像是替这满室的沉默添了点声息。

乾清宫的暖阁里,夏日的暑气被隔在重重帘幕之外,只余下冰鉴里透出的丝丝凉意,混着案上香炉的清芬,倒也清爽宜人。

朱厚照斜倚在铺着孔雀蓝软缎的御榻上,手里捏着内阁刚送进来的揭帖,眼角尽是对着笑。

窗外的日头正烈,蝉鸣声嘶力竭地撞着窗棂,却扰不了暖阁里的几分闲适。

他漫不经心地摩挲着揭帖边缘,逐字逐句看下去,看到“王守仁所奏,深合边地安抚之道”

时,眉梢微微一挑,似是觉得这话说到了心坎里。

再往下看,“大崇教寺剌麻朝贡,乃示归附之心,借机施以恩信,可收怀柔远人、稳固边疆之效”

,他不由得点了点头,指尖在“恩信”

二字上轻轻一点。

夏日里本就易心烦,可这揭帖上的话,倒像是一碗冰镇酸梅汤,熨帖得他心里畅快。

看到“兼顾恩威与实际,于缓和边事、笼络蒙古诸部颇为得当”

,朱厚照坐直了些,将揭帖往案上一放,笑道:“这些老臣,总算也有通透的时候。”

一旁侍立的小太监忙递上一碗冰镇的杏仁酪,他接过喝了一口,凉意顺着喉咙滑下去,更觉舒心。

末了见“应准剌麻班丹夫参等朝贡,所言边策着即施行”

,他拿起朱笔,在揭帖末尾潇洒地画了个圈,笔锋带着几分愉

最新小说: 闪婚而已,别失控 萌宝在末世抱大腿后,全家后悔了 他说不爱,婚后却沦陷了 军少命里无子?绝美娇妻旺夫又好孕 暗宠成真,京圈太子他上了瘾 穿成恶毒继母,手握空间灵泉养崽崽 跑路三年后,崽她爸成了顶头上司 影视从夜老虎开始 硬汉冷淡绝嗣?怎么她一胎又一胎 怪力萌宝三岁半,豪门排队宠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