拢英国加入同盟国,要么就在西班牙没有加入法国协约之前,想办法发起一场闪电战,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优先将法国或者俄国其中的一个击溃。
只要解决了一个敌人,不管是剩下法国还是俄国,西班牙再加入战争的可能性就变得极低。
而且西法同盟和西俄同盟的威胁都不再那么巨大,对于德国来说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对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向英国王室的示好,法国和俄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法国和俄国怕吗?他们当然怕。
要是英国加入了同盟国当中,那同盟国将彻底碾压协约国,而不是目前的略微占据一定的优势。
但怕归怕,法国和俄国倒也没有那么慌乱。
一方面,他们清楚英国不可能如此轻易的就加入同盟国当中。英国人搅屎棍的性格在欧洲那可是大名鼎鼎,他们向来喜欢扶持某个地区两大势力的对抗,并且帮助较弱的那一方。
以英国一直维持的地区平衡政策来看,就算英国选择介入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选择帮助的也应当是法俄同盟才对。
毕竟此时的德国异常强大,除了德国被公认为世界第一的陆军之外,他们还在大力发展海军,工业和经济也都是远超法俄所拥有的规模的。
另一方面,就算英国加入了同盟国,法俄也是有后手的。
西班牙将成为法俄对抗同盟国的有力保障,相信西班牙也不愿意看到德国在打败法国之后一家独大。
要是法国在这场竞争中失败的话,西班牙可就要直面德国的威胁了。相信西班牙政府也明白这个道理,对于法国来说,英国加入同盟国的最坏局面,应当是英德奥意对抗法俄西,协约国这边也不会差太多。
当然,有应对方案归有应对方案,对于德国正在不断拉拢英国的行为,法国和俄国肯定还是要进行阻止的。
如果能够拉拢英国加入协约国这边,再加上西班牙的帮助,那局势可就大不相同了。
虽然大概率英国和西班牙只能获得其中一个,但如果呢?
这就导致在葬礼开始之前招待各国来宾的欢迎宴会上,能够看到如此有趣的一幕。
英国新任国王乔治五世和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成为了宴会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一会儿和德皇威廉二世亲密交谈,另一会儿则和法国总理以及俄国首相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进行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在1905年之前,俄国政府和欧洲政府是完全不同的。
俄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独裁制政府,在1905年之前并不设立政府首脑,而是由沙皇亲自担任政府元首,控制着沙皇政府的一切。
虽然首相在1905年之后被设立,但大部分权力仍然由沙皇掌控,这也是俄国相较欧洲各国来说最独特的地方。
此时的俄国首相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在俄国历史中是相当著名的人物,因为在镇压各种暴动和起义中颇具能力的原因,得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信任,并且成为沙皇俄国的首相。
虽然他因为对暴动和起义的残酷镇压受到了一些非议,但因为推动了土地改革的原因,也活跃了沙俄帝国的经济,在历史上被誉为沙俄历史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还在一家媒体对俄国民众的调查中,荣获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第二名,仅次于13世纪的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排名还高于后世红色俄国的诸多人物。
卡洛对于这位俄罗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政治家也是有所耳闻的。甚至卡洛也猜想过,如果这位得到认可的政治家没有过早被刺杀的话,是否俄国能在战争中坚持更长的时间呢?
一旦俄国在战争中能坚持更长的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格局是否会发生改变呢?
虽然一切都是未知数,但对于卡洛来说,保护彼得·阿尔卡季耶维奇·斯托雷平不被刺杀,好处肯定是多于坏处的。
对于两大军事集团争相拉拢英国的行为,卡洛也是早有预料的。
按照目前的局势来看,一旦英国加入同盟国那边,世界大战将变得一边倒。
除非西班牙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帮助法国,否则法国被打败也是迟早的事。历史上的一战,法国之所以能够打败德国,除了法国耗尽几乎一代人的代价之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