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德国也算得上是富裕。
考虑到西班牙,英国和法国都投入了不少的资金,德国方面在海军发展上肯定也不会吝啬。
威廉二世决定投入5亿马克发展德国海军,在未来5年内,让德国海军的总吨位达到俄国的级别。
在未来10年内,让德国海军的总吨位达到法国的级别,并且在主力军舰数量上达到英国的级别。
目前在世界各国的海军力量上,英国是当之无愧的最强,牢牢霸占着海军总吨位和海军实力两大排行榜的头名。
根据欧洲各国的情报资料,英国海军总吨位已经达到110万吨,拥有接近30艘战列舰和上百艘各型号巡洋舰。
法国的海军力量位居第二,总吨位达到了55万吨左右,拥有24艘战列舰和近50艘各型号巡洋舰。
西班牙的海军力量位居第三,总吨位40万吨左右,拥有20艘战列舰和近40艘各型号巡洋舰。
再往后是俄国,海军总吨位和西班牙一样保持在40万吨,只不过战列舰满打满算也只能凑齐15艘,巡洋舰更是只有30艘。
德国的海军经历了近几年的发展,目前能够排名世界第五,总吨位30万吨左右。德国拥有14艘战列舰和40余艘巡洋舰,除了总吨位和俄国海军有些差距之外,在主力军舰和巡洋舰的数量上,实际上已经不弱于俄国海军。
这也是威廉二世将目标定为超过俄国的海军总吨位,而不是超过俄国海军实力的原因。
因为目前俄国海军实力和德国海军实力处于同一级别,如果两国海军来一场海战的话,还真不确定哪一方能够获得胜利。
再往后的美国和意大利海军处于同一级别,总吨位都在30万吨左右,但主力军舰只有10艘或者更少,巡洋舰也只有20艘。
奥匈帝国在海军方面已经排名最末,这也是为什么说奥匈帝国已经放弃海军发展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奥匈帝国的海军总吨位只有不到15万吨,只拥有7艘战列舰和15艘巡洋舰,最新的战列舰型号还是在1897年4月正式服役的来自西班牙的君主级战列舰,已经差不多五年没有建造过新的战列舰了。
奥匈帝国放弃海军发展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奥匈帝国再发展海军,他们的海军力量也比不上自己的盟友德国和意大利。
而且发展海军是十分烧钱的,对于奥匈帝国的财政来说,与其砸钱倒没有那么重要的海军当中,倒不如将这些资金用到其他方面,比如陆军的发展当中。
这也正是另一点,也就是德国和意大利对于奥匈帝国陆军的需求。
虽然此时德奥意三国同盟已经不是秘密,但英法俄这些国家提及德国所在的军事集团的时候,一般会用德奥同盟来代称三国同盟。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意大利的陆军实力实在太过弱小。法国政府忌惮德国的陆军力量,也在担忧奥匈帝国的陆军和德国陆军是否会拖延俄国军队的进攻。
但法国人从来没有担忧过意大利陆军,甚至毫不在意战争中意大利陆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