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要更多,所需要的时间也比原来久的多。
虽然法国为了把持运河建成后的经营管理权,在上一家运河公司破产之后又组织了另一家公司接手工程。
但因为运河的建造进度受影响严重的原因,无论如何,运河的建造都赶不上原本计划的工期。
卡洛关注的也正是这一点。法国的企业无法按照原本的计划完成巴拿马运河的建造,这也代表着法国企业必须要面临两个选择。
要么去请求哥伦比亚政府将工期宽限,延长几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来建造巴拿马运河。要么就寻找一个实力雄厚的合作方,通过分享运营和经营管理权的方式,来加快运河的建造进度,避免整个运河的建造工期被延迟太长时间。
目前想要在原本预定的工期内完成运河的建造,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延期的时间也是有长短之分的,对法国一方的名誉损失和利益损失,自然也是有所差距的。
卡洛的目的也是想趁着法国无法完成原本预定的攻击,尽可能让西班牙的资本参与到巴拿马运河的建造当中。
如此一来,就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获得巴拿马运河的经营管理权。虽然这样的经营管理权是要和法国共同进行的,但只要没有美国人的参与,这对西班牙来说就是一件好事。
当然,法国政府愿不愿意和西班牙分享巴拿马运河的经营管理权,此时还并不确定。
但如果他们不愿意和西班牙分享经营管理权,他们就必须要请求哥伦比亚政府将工期宽限数年的时间,同时做出一定的补偿才行。
卡洛之所以如此关注巴拿马运河的经营管理权,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美国对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觊觎。
早在巴拿马运河的建造启动之前,美国就成立了巴拿马运河工程临时协会,由南北战争时期的著名将军,美国前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作为临时协会的主席。
在1880年,美国政府派遣了两艘巡洋舰抵达了哥伦比亚的港口,假借外交访问的名义炫耀自己的武力。
在1881年,美国与哥伦比亚政府签署了一项协定,约定双方应在巴拿马地峡的战略要点建立海上军事防御据点。
这些防御据点平时由哥伦比亚的军队守护,如果爆发战争,则由美国的海军陆战队负责。
原本这项协定已经被签署,但因为哥伦比亚国会强烈反对的原因,最终又被哥伦比亚方面否决。
也正是因为来自美国的强烈压力,让哥伦比亚不得不呼吁欧洲国家共同保证巴拿马运河的中立地位。
欧洲各国是愿意看到巴拿马运河保持中立地位,但美国可不愿意看到巴拿马运河保持完全的中立。
毕竟说白了,巴拿马运河是美国的生命线,可不是欧洲国家的生命线。
相较于欧洲国家通行巴拿马运河的船只数量,美国通行巴拿马运河的船只数量绝对是数倍甚至数十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巴拿马运河保持中立的地位,吃亏的其实只有美国。
历史上的美国因为在1898年发动美西战争的原因,他们此时没有太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