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别说是工业才刚刚起步的俄国了,哪怕是德国这样的欧洲新贵,亦或者是曾经称霸欧洲的法国,都不可能波澜不惊的平和对话。
光是大英帝国的海军力量就足以称霸世界,更别提英国和奥匈帝国的陆军力量加起来也能够对俄国产生严重的威胁。
大英帝国以海军出名,但这不代表英国的陆军战斗力就很糟糕了。虽然比不上德法这样主要以陆军称霸的国家,但在几大列强中,英国的陆军战斗力也足以排名中上。
奥匈帝国自然不用多说。主体民族奥地利人也就是南德意志人战斗力相当彪悍,从德国的陆军战斗力方面也能看出。
虽然奥匈帝国的奥地利人口占比并不太多,但由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混合在一起的军队,战斗力也不至于太过拉垮。
奥匈帝国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各民族组成的军队语言不通的难题。不是所有人都像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这样,在语言方面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天赋。
当然,不管奥匈帝国国内的问题再多,他们都是欧洲五大传统列强,综合实力还是很强大的。
面对着英国和奥匈帝国共同的战争威胁,俄国外交大使只能再次将目光看向主持这场会议的德国首相俾斯麦。
俾斯麦早已经计划好在这场会议中保持完全中立,这样才能不严重破坏和俄国以及奥匈帝国的关系。
看到俄国外交大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将目光看向自己,俾斯麦只能隐晦的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对此也无能为力。
虽然心中早就猜到了德国可能会无动于衷,但等到俾斯麦首相对自己摇头的时候,俄国外交大使亚历山大还是情不自禁的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没有德国的支持,这也代表着俄国在这场会议中只能自食其力,或者说只能任由英国和奥匈帝国宰割。
身为外交大臣,亚历山大当然明白俄国内部的态度和具体的决策。俄国是不可能再向英国和奥匈帝国发动战争的,因为俄国在俄土战争中已经承担了大量的伤亡,同时还有大量的军费预算支出。
俄土战争都打了一年的时间了,要是再打一场和英国以及奥匈帝国之间的战争,哪怕俄国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这笔交易也完全不会赚。
俄国拥有充足的人口,兵力的损失对俄国政府来说是不怎么担心的。
但部队在损失的同时,武器弹药也在疯狂的消耗。不管是国内自己生产还是再从西班牙进口,这可都是一大笔军费支出。
要是最终能打赢这场战争还好,俄国还能用获得的土地以及掌控的巴尔干国家来安慰自己。
但要是这场战争的结局最终还失败了,那俄国可就亏的裤衩子都没了。
也正因为如此,早在参加柏林会议之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就已经吩咐过外交大使,要求外交大使在谈判的前期表现强硬的态度,看看能否逼迫英国和奥匈帝国退缩。
要是英国和奥匈帝国不惜以战争为代价逼迫俄国就范,那俄国也只能乖乖落入网中,举手宣布投降了。
唉!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