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江城百货大楼。
我拎着刚买的打折丝巾,正琢磨着要不要给家里那盆半死不活的绿萝换点土,就被身后一个声音叫住了。
“孙琳?真是你啊!老同学!”
我转过身,脸上条件反射地挂上了那副应付他的客套笑容。
王海,大学时八竿子打不着、毕业后却总是“巧遇”的王海。这都第几回了?
“王海?是你啊。”我目光飞快地扫过他。
笔挺的西装料子看着不便宜,手腕上那块表,上次见还没这么晃眼。这“项目”看来油水挺足。
“缘分!绝对是缘分!”他熟门熟路地往前凑了半步。
“一个人逛街?”他眼神在我手上的购物袋瞟过,跟以前一样,开场总喜欢探点私生活。
“没,随便看看。”我稍微退开点距离,“你呢?看来是事业蒸蒸日上,气色不错。”
“嗨,混口饭吃呗。”他摆摆手,带着点刻意的随意感。
“哪像你,在‘北峰’那大单位,稳稳当当,为国家做贡献呢!”
又是北峰。每次“巧遇”,这话题就跟设定好的程序一样,准时启动。
这“老同学”的套路,真是越来越不耐烦了?还是他背后的人催得急?
“托您的福,混口饭吃。”我学着他的话,“小职员一个,干点打杂的活儿,谈不上贡献,糊口而已。”
“谦虚!太谦虚了!”王海像是没听出我话里的距离感,反而更往前凑了凑。
“老同学,我今天正好有个事儿,一直想找你聊聊,就是老没碰上合适机会。”
上次他东拉西扯半天,最后才试探性地问我们公司忙不忙,有没有新项目启动,被我含糊过去了。
看来那次没死心,这次是直奔主题了?
“哦?什么事儿啊,还能找到我头上?”我带着点儿困惑的“客气”。
“看你这说的,找你就是信得过你啊!”他那动作里都透着急切。
“是这样,我现在跟几个朋友弄了个项目,专门做……嗯,高精度传感器外协配套的,技术含量相当高。”
“你也知道,这行水深,规矩多,没个懂行的、靠得住的人给把把关,真不放心。”
“外协配套?”我心里冷笑。传感器?这方向倒是更“精准”了,比上次空泛的“新项目”有指向性多了。
“我们公司是有专门采购和质控部门的,流程很正规。”我再次强调,点明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更不可能私下“把关”。
“我知道!知道!大单位嘛,流程正规。”王海连连点头,“但我们这项目不一样,时间特别紧,要求又特别高!”
“就想找个懂行的技术专家,能快速给点专业意见,帮我们捋捋技术指标可行性什么的。”
“说白了,就是技术顾问!完全合法合规!绝对不涉及你们北峰任何机密!”他举起一只手,像是在发誓。
“就凭你在北峰技术支援中心干了这么多年,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你的专业能力和人品,老同学我是一百个放心!价钱绝对包你满意!”
“王海,”我的笑意彻底从眼里褪去,只剩下冷静。
“你太抬举我了。我就是个搞协调的,整理文档,跑跑流程,管管数据录入,真正的技术核心,我连边都摸不着。”
“你要找专家,我可是够不着啊。”我直接堵他的嘴。
“哎哟,我的孙大主管,你就别跟我这儿谦虚了!”王海像是完全没接收到我的拒绝信号,反而更来劲了。
“谁不知道在你们那儿,技术支援中心就是项目的‘神经中枢’?上传下达,内外协调,哪个环节能绕过你们?”
“接触的都是最新的项目动态和流程信息!你的能力和责任心,咱们老同学这么多年了,我能不知道?”
“学校那会儿你就特别靠谱!”他试图打感情牌。
“神经中枢”?这词用的,我看着他那张写满“真诚”和“信任”的脸,清晰地意识到,这绝不是简单的“商业挖角”。
这就是一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