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一天天的过去。
距离那次听证会过去了一周。
日钢、未来空间、银行、内阁,还有各方面的持份人士,几乎都笃定东京高等裁判所不会在短期内对日钢是否满足破产条件,进行决定。
那些江湖经验越是资深的人,判断就越是如此。
拖上一段时间,然后冷处理,等待日钢的经营状况生变化,这是法院能够采取的最佳策略。
东京高等裁判所,没有理由不去这样做。
日钢以及围绕这一钢铁企业在暗中活动的各种势力,似乎都认为法院将会沉寂下去。
然而,也就在这一周的周五——
忽然之间,世界各地的法院都收到了对日钢海外经营实体的破产申请。
刹那间,许多家海外法院都出了公告。
这些破产申请都通过日钢的海外经营实体,又被传输到总部去。
没有人会想到这种事情的生。
那些在日钢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当然也知道总部生经营困难的事情。
但是,日钢的海外机构毕竟握有大量美元。
这些美元都是往日的出口辉煌创造的。
虽然,这些美元在偿还利息上是不够的。
但是,足够在日钢全面崩塌的时候,还能够保障日钢海外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们,有着一份丰厚的收入,无论是继续工作,还是领取高额的遣散费。
同时,一些懂得法律的日钢海外机构的人员,甚至不担心本部正在面临的破产审查。
毕竟,就算申请破产了,又怎么样,东洋的法院,要将手伸到海外的日钢资产,是很困难的。
特别是,他们还对海外分社的资产状况,做了一定的“掩饰”
。
所用的会计掩饰技巧并不非常高明,甚至还有些拙劣。
但是,对于无法到现场进行查证的东洋会计师来说,却已经足够了。
这些海外的分支机构都隐瞒了部分日钢的资产,作为他们自己的小金库。
反正,企业都陷入了困难的境地。
他们这些海外的生产基地,在怎么样努力,也是无用功。
哪怕他们创造再多的外汇收入,也填补不了日钢的窟窿。
窟窿填不了。
但是却可以让个人有着舒适、体面的生活。
不如干脆把这些海外的收入给悄悄分了。
这就是日钢绝大多数海外分社的真实想法。
所以,自从听说本部陷入困难,有可能破产之后,海外分社倒是无动于衷的态度。
或者说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可以不必抱有负罪感,在大厦将倾的时刻,再度捞上一笔。
然而,这种美好的想法,很快就被击碎了。
是的,就是来自于北原。
北原对日钢在海外的30多个生产基地,都提出了破产申请。
海外法院的文件,顿时像是雪花一样,飞满这些海外分社的邮箱。
东洋人的英文并不好。
哪怕是海外分社,精通英文的人也是少数。
绝大多数都是说着散装的英文,配上那几个常用的行业词汇,还有事先制作好的格式文件,然后就这样来应付海外的生产了。
一开始,当海外分社收到这些法院的信件时,还有员工竟然粗心大意地将它们当作是不知名的公司,来的广告宣传信件。
直到有人现上面带有当地法院的徽章之后,这些海外员工才紧张起来。
拆开之后,精通英语的同事,经过仔细研究之后,现竟然是破产申请。
而且,破产申请的对象是海外的生产基地!
瞬间,这些海外分社的管理者立刻就慌了。
他们那些做假账的蹩脚技巧可是瞒不了当地的海外执法人员。
当地法院出的破产申请通知——
这可是意味着海外分社的海外资产很有可能被直接冻结。
同时,当地法院委任的管理人,将会对这些海外分社进行一个审计。
这样一来,又不知道会有多少丑闻会曝出来。
事情就是这么可怕。
许多日钢海外分社的管理人员,明白当地法院出的破产申请通知究竟是意味着什么的时候,他们的脸色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