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苦口婆心安慰著乡民们:“乡亲们不必如此,只是一个月的徭役,明天春耕前肯定能回来,不会耽误农耕的。”
皇帝只是对皇后赵飞燕的宠爱多了一分,地方的郡县长官们就会揣摩上意,为了这一分的宠爱,不惜耗尽民脂民膏。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王家里的普通农户身上,就是家破人亡的悲剧。
苏蒙(苏宸)一边劝说,一边心里羡慕:“奈奈的熊,等將来我做了官,我也要发动徭役,给我家的狗子建神庙。”
苏宸又立下一个伟大的宏愿。
经过一年时间的发展,苏家的资金已经充裕起来了。
今年的净收入一共是6万铜钱。
【收入】田亩收入25万铜钱、坊市收入4万铜钱、高利贷收入15万铜钱、盗窃收入2万铜钱,共收入46万铜钱。
【支出】学费支出8万铜钱、购买耕牛20头20万铜钱、购买铁犁和农具4万铜钱、赋税缴纳2万铜钱、免除徭役兵役费1万铜钱、日常生活物资消费5万铜钱,共支出40万铜钱。
苏蒙(苏宸)把两个儿子接下来四年的学费一次性付清了,还开办了高利贷业务,给王家里甚至其他里的乡民放高利贷。
前任里正家还有一共六百亩田,至今还在官府手里,等著別人来买。
公开售价是3000钱/亩
这个价格,不是很划算,谁买谁冤种。
以前苏蒙(苏宸)收购老李家的田的时候,收购价是500钱/亩。
当然,这是特殊情况才有的超低价。
作为里正,苏蒙(苏宸)自然有更好的办法获得更加物美价廉的田亩。
比如,买通县署官吏,故意安排邻居去多服徭役,把邻居家男丁累死以后,再以超低价收购他家的田。
高利贷收益跟官府的徭役有关。
官府徭役越多,百姓就越是穷困,百姓越是穷困,就越是需要借高利贷来养活一家人,百姓越是借高利贷来养活一家人,就越是容易破產低价卖田,最后沦为流民,运气好的能做佃农,运气差的就只能起义了。
所以,土地兼併也不完全是豪强的错,官府的苛捐杂税和无休止徭役,在客观上帮助了豪强地主们加速土地兼併。
苏蒙(苏宸)主动请缨,希望县署多多征派王家里的徭役,爭取用徭役和高利贷,把王家里的百姓折腾破產。
这就是苏宸的经济学,被他取名【里正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