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其他类型 > 三国之银狐 > 第十二章 木牛流马南中叛乱

第十二章 木牛流马南中叛乱(2 / 4)

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这说明一辆木牛流马可以载重24石稻米,即便每天只走二十里路,多造点木牛流马,每辆木牛流马相当于半辆牛车,只需要四五万民夫,就能够保证前线的运粮了。

另外他记得电视剧里说过,木牛流马走的是褒斜道。

褒斜道可太近了。

六百里。

每天走二十里,两万只木牛流马,二十五天的时间就能把五十万石粮食送到前线,这还得了?

因此沈晨才急急忙忙找诸葛亮来搞定这个问题。

不过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就给出答案,沈晨心心念念的木牛流马,他也没有马上提出来,而是先问道:“晓卿,你之前自己有做过打算吗?”

沈晨想了想道:“有,陈仓道适合大规模运粮,所以我曾经想过建造四轮车,四轮车载重更大,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不能转向,灵活远不如两轮车。

转向轴我一直没搞清楚该怎么做,也许就算搞清楚了,木制转向杆恐怕也不行,得用铁器。”

华夏古代少有四轮车,不是有技术门槛造不出来,而是四轮车远不如两轮车那么灵活。

后世汽车用的转向轴是用齿轮做的,沈晨是搞建筑设计,不是搞汽车技术,对这一行纯属门外汉,只能自己摸索。

“转向四轮车?”

诸葛亮轻摇了一下羽扇,凝思了一会儿说道:“我记得晓卿以前跟我说过齿轮,这东西也许用齿轮可以做出来。”

“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做齿轮没那么麻烦,造个模具灌铁水就行。

问题是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把齿轮用到转向上,唉,早知道当初学理”

最后那句话沈晨声音小了许多。

诸葛亮诧异道:“什么?”

“没什么。”

沈晨摇摇头。

他是建筑设计师,是学美术专业出身,当初也是学的文科。

而齿轮应用大抵得理科生才能搞定。

或者说,也没那么麻烦,初中物理的力学就能够利用齿轮把转向四轮车造出来。

偏偏沈晨都大学毕业不知道多少年了,初中那点知识早还给老师了。

所以他才觉得脑壳痛。

诸葛亮想了想道:“兴许我有办法,你让工匠先把我要的齿轮造出来试试。”

“我有一些现成的。”

沈晨扭过头对门外的单彝道:“懿德,派人去一趟妫墟,把所有的齿轮拿来。”

“是。”

单彝就去派人拿。

褒中到妫墟一百多里,现在已是下午,即便快马去取,也得明天才能到了,所以转向四轮车的问题就先搁置一下。

诸葛亮沉声说道:“我以为,陈仓道可以用大车运粮,转向四轮车的事情待我之后再想想办法。

褒斜道则可以用小车运载,栈道往往是数十里平行,上下有阶梯,每数十里扎一营据,用四轮小车上置方囊,把粮草运至营据,往返不断,晓卿觉得如何?”

数十里扎营据?

沈晨思索着,按照诸葛亮的理论,就是每多少里搞一个小据点存放粮食。

然后士兵就用超市那种小推车一样的东西不断从前后两个营据往返,将后面营地里的粮草送到前面营地,形成流水式作业,将大幅度缩减运粮时间和成本。

主要也是褒斜道基本以栈道为主,六百里光栈道就有三四百里之多,历史上赵云为断后,烧毁栈道一百多里,后世汉中市修复出来的石门栈道,就能够一窥当年褒斜道栈道的风采。

所以诸葛亮提出用小推车在栈道上这样往返运粮食,就不需要再担心运粮车在栈道上遇到阶梯没办法爬上去的问题,直接在阶梯附近修据点,或者将粮食进行传递交换,把后面的粮食送到前面的空推车上,继续往前运粮就行。

如此一来粮食就会源源不断。

唯一的缺点就是运粮规模比较少,每次估计也就二三百斤,载重只有大车的五分之一。

但好处也很明显,一个是运粮速度快,另外一个自然是成本低、效率高。

“嗯。”

沈晨觉得很有道理,点点头道:“可以试一试。”

“那便如此。”

诸葛亮说道:“我先将图纸以及物品画出来,晓卿可去褒斜

最新小说: 都重生了肯定靠校花养活啊 凶案追击 所有小说结局我随便改 秦初白羽 综影视:红妆肯为苍生计 隆庆中兴 一本非常正经的修仙小说 模拟:我的家境无限提升 我在七零当军嫂之穿越而来 萌学园:四季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