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
沈晨摇摇头道:“人在这世上,要有信誉。”
“我知道了。”
张绣轻声道:“我会把我妻女,婶娘全部送去襄阳,我儿就在你麾下吧。”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沈晨转身走到马边,翻身上马,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道:“我劝你们好自为之,切莫再入歧途。”
说罢就要勒转马头离开。
贾诩在身后忽然说道:“将军,我有一事不明。”
“何事?”
沈晨转头询问。
贾诩似笑非笑地道:“我想问将军,不知为何将军与左将军如此合谊,愿与将军兵合一处呢?”
沈晨心中一惊,然后面不改色地道:“左将军是大将军袁绍遣来南阳与骠骑将军结盟的,此事我已上书给骠骑将军,得骠骑将军许可,我与左将军兵合一处,有何不妥?”
刘表早在刘协迁都许昌的时候就阴结袁绍,官渡之战袁绍也确实派刘备去与刘表结盟。
只是历史上刘表忙于平定张羡之乱,没办法出兵相助而已。
现在沈晨一直骚扰曹操敌后,几次寇略许都,刘表虽然也知道一旦曹操覆灭,袁绍可能会占据北方,拥有非常大的势力。
但官渡之战开打的时候,天下人都觉得袁绍肯定会胜,所以当时得罪袁绍殊为不智。
恰好沈晨在昆阳,刘表就干脆答应了他和刘备联军的事情。
这事沈晨也是提前打过招呼的,即便事后刘表问起来,他也有理由和说辞。
因此只要不是在公共场合与刘备表现得太过亲密(汉代亲密是指关系好),刘表也不会怀疑他有异心。
贾诩微微点头道:“原来如此,是我冒昧了,将军慢走。”
“告辞!”
沈晨一拍马臀,扬长而去。
这次他来兴师问罪,其实也是在替刘表找他们要个态度。
现在二人都答应送家人去襄阳,自己上书刘表之后,刘虎应该很快就会撤兵。
但贾诩张绣肯定也会被边缘化,毕竟他们的行为太反复无常,刘表估计也不会太信任他们。
而这边二人看着沈晨离去的背影,张绣就埋怨道:“伯父,当初你说曹操会胜,我才答应归附曹操,现在弄得,却是天怒人怨了。”
贾诩摇摇头道:“将军,如今已经是事后,我且来问你,曹操赢了袁绍吗?”
张绣说道:“赢了。”
“那为何我们现在是这般田地呢?”
“沈晨烧了许都。”
“那为何沈晨会烧了许都呢?”
“曹操后方空虚。”
“这就是了。”
贾诩两手一摊:“我说的那就是对的,曹操会赢,归附强者何错之有呢?若你去年就归附曹操,帮曹操为后方屏障,也不至于到今日这般田地。”
“这”
张绣顿时哑口无言。
因为贾诩说得是对的。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贾诩的分析没有任何错误。
他认为袁绍必败,曹操必胜,一切都应验了,所以才劝张绣归附曹操这个最后的胜利者。
但曹操为了击败袁绍,导致后方空虚,这才被沈晨偷袭成功。
如果他去年就听贾诩的劝,投靠曹操的话,那曹操的后方力量将大大增强,沈晨就不可能打到许都,也不可能威胁曹操后方。
因此归根到底,他没能投曹成功,还是当初的犹豫不决。
那张绣又为什么犹豫不决呢?
是沈晨告诫过他。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个死结。
要是他当初不听沈晨的告诫,不怀疑贾诩的能力的话,只需要一门心思投曹,那官渡之战赢后,他就是大功臣。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张绣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伯父大人,那我们将来又如何是好呀,你又说刘表非明主现在家眷也沦为质子,恐怕连回关中都回不去了。”
贾诩深邃的目光看向远方,微笑道:“刘表虽非明主,可这天下,又岂止有曹操刘表?”
“伯父大人的意思是?”
张绣忙追问。
贾诩摇摇头:“不可说,不可说。
且过几日,我入襄阳一趟,亲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