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旧人旧情,弯弯绕绕
待二人由太监领著,退出太华宫之后,李泽目光才是看向一旁贾琛,颇为无奈地轻摇了摇头。
“本来以为皇爷爷唤你过来,也只是简单问些海外番国之事,谁知却成了这般情况—你胆子也真是够大的。”“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
太上皇虽已是传位,可依旧也是做了好几十年的皇帝,威严无比,旁人若是见了,只怕也早就要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奉承了,可贾琛倒是好,不但没有奉承,反而是进退有度,就算是被太上皇质问,言语中却依旧不见慌乱。
这一下子,倒也真是让李泽有些刮目相看了起来。
一旁的贾琛闻言,此时也只轻摇了摇头,並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今日这一番问对,若是细思起来,其实还真有儿分凶险在的。
太上皇此番,表面看似是在念旧人旧情,可另一面,明显是见他不但乃贾氏族人,又是新晋的国朝举人,所以稍番斟酌后,才是会故意问出那般问题。
一则是帝王本性,天然就是想要考校底下的臣子,看看究竟是何成色。
二则也是因贾琛身份特殊,想要看看如他这般的人,立场到底如何。
要知道,自从崇平帝继承大统,並彻底坐稳帝位之后,就已是渐渐显露出了革新朝政,清除积弊的雄心,这两年频繁开设恩科,撰取才土,就也是这一想法的又一佐证。
而既要革新朝政,清除积弊,那试问又是要革谁的政,清谁的弊
答案不言而喻,自然便是太上皇时期遗留下来的诸多弊政了。
太上皇少年继位,直到前些年传位崇平帝之时,便已是做了接近快三十年大权在握的皇帝,而这般长的时间,几乎也已是快要追平了当初的太祖皇帝。
这般的少年天子,起初自然是雄心勃勃,励精图治,整个大乾也在其人的掌政的前二十年时间中,蒸蒸日上,各地人口增长迅速,商贸繁盛,单就一年所收的赋税,就已是能抵得上开国初期好几年的赋税总和,上下吏治清明,已显一番中兴气象。
可这般意气风发,大权在握的少年天子,到了晚年之际,自然也逃不过刚忆自用,乃至於是昏聘的归宿。
在太上皇执政的最后十年,其人日渐昏庸,惫懒朝政,好大喜功,甚至还最后几年还搞出了“五下江南”这般的兴师动眾,劳民伤財的举动。
朝中上下,贪官污吏逐渐横行諂媚成风,官官相护,而地方百姓则被沉重的赋税,以及底层官吏肆意的压榨,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以至於许多人被迫逃亡绿林,打起旗號反抗朝廷,各地民变一时滋生不断,也使得江南沿海诸省的倭乱愈演愈烈,到了如今,
几乎已成不可收拾之態势。
可以说,如今大乾上下朝政的艰难糜烂局面,与太上皇这位少年天子,也是脱不了干係的。
太上皇最后之所以行传位之举,明面上虽说是日渐年迈,精力不济,可在暗地里,又何尝没有几分有心无力,自知失德的无奈与黯然呢
可其人毕竟曾经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大权在握数十年,如今一朝传了位后,虽是醉心修道,痴迷炼丹,可却真不是什么不问外事。
如今眼看著自家留下来的朝政,又或是昔日的宠臣,就是要被新帝一一革除,另开一番局面,心中难道真就不会感到不满,又或者说恼怒吗
所以说,贾琛今日入宫,就也是好死不死,撞在了这般枪口上了。
他是世代勛贵的贾氏族人,又是新普的国朝举人,正是夹在了旧政与新政的模糊中间地带,身份极为特殊,而太上皇先前问他是否要处罚贾家,话中的深意,难道又真只是一个小小的贾家
更多的,恐怕还是在看如他这般夹在新旧之间,左右为难之人,心中对於革除旧政改革新政,究竟是何看法。
若是要罚贾家这般世代勛贵,那便是意味著要將旧的推倒重来,彻底打破过去的“规矩”,若要“念旧人旧情”,那便是感念上皇圣德,过往德政了。
这般问题里暗藏玄机,又有些弯弯绕绕,若是换了个蠢的,又或是如李泽这般尚且稚嫩的,不明其中深意,恐怕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