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
&60;br&62; 说来也怪,一开始还十分陌生的《凯歌》,随着八旗和义从们的不断传唱,居然有了几分样子,再配合脚下的动作,还真有点众志成城的样子。
&60;br&62; 这些八旗旗丁目前大多都统一了着装,一齐换上了灰绿色的褂子,这是八旗军队的夏装,内部还要穿一件亚麻的衬衫,当然也有直接真空套上的,没人强求。
&60;br&62; 这褂子的外形和半臂很是类似,只是常见的半臂都是有上半截袖管的,而这个却没有,所以一些八旗内部和诺斯义从中穿不了这衣裳的人,不无妒忌地给这褂子取了个外号,就叫绿马褂。
&60;br&62; 至于为什么冯森还要给他们换上这一夏装,也是为了穿戴甲胄方便,虽然目前萨尔茨吉特的铁矿生产还没能达到冯森的预期,但给一部分军官分配一套差不多的锁子甲还是可以的。
&60;br&62; 大部分的普通八旗,要么拿出皮子找卫所帮忙制作,要么就直接找人购买了皮甲,靠着这股子皮甲生意,连带着在波罗的海东海岸捣鼓蜂蜡的斯拉夫人发了一笔财。
&60;br&62; 不分铁甲和皮甲的话,那么八旗旗丁的披甲率已经达到了足足四成,这个披甲率已经勉强和汉朝接轨了。
&60;br&62; 倒不是冯森不想推广铁甲,而是打造一副盔甲的铁,都足以造上好几把甚至是十几把武器了。
&60;br&62; 多出的铁,冯森都拿去制作弩箭了,是的,弩箭。
&60;br&62; 在道路上唱着军歌的八旗旗丁中,每三四人,就有一人背着一把弩箭,为了防潮防雨,都是用白桦树皮贴合,再用油布捆绑。
&60;br&62; 在八旗行军队伍之中,还有一群推着小车的诺斯义从,在小车上,除了成批的咸鱼咸肉,还有硬如钢铁的棍式黑麦面包,在各个队正的口袋里,还存放了豆豉、酱油等调味品。
&60;br&62; 当然,在行军的路上,大部分人是不穿甲或者只穿半甲的,所以在小车上装着的还有士卒们的甲胄,和一部分工具,例如铲子斧头和鹤嘴锄。
&60;br&62; 最重要的是,在行军之前,都会有轻骑提前一天出发,查探好营地位置,甚至在周边村社购买一些物资囤放。
&60;br&62; 说实话,一些曾经跟随萨克森叛军甚至法兰克军队的八旗旗丁们一路上都整懵了,这到底是去打仗啊,还是去旅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