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快,用来开荒时施肥。
&60;br&62; 冯森面前这个是有机肥的粪堆,即是将人畜粪便、秸秆、落叶和沼泽中的淤泥混合在一起,撒入草木灰,再堆放,最后在表层涂上盖上一层茅草涂上泥巴。
&60;br&62; 粪堆中有机肥会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每个月翻堆一次,三个月就能投入使用,这是为来年开春播种准备的。
&60;br&62; 实际上,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在罗马时代,罗马的农民是对肥料有着相当程度的理解的,他们甚至将肥料分为绿肥、粪肥等等种类,而且还总结出了所有肥料中,鸽子粪是效果最好的。
&60;br&62; 但到了中世纪,除了在一些罗马曾经的核心领土上,还有不少残存的罗马化贵族世家在使用粪肥,大部分的领主都没有施肥的理念,尤其在西欧和北欧。
&60;br&62; 自从476年西罗马灭亡后,日耳曼人大量进入高卢和意大利,哥特人、伦巴第人、巴伐利亚人、图林根人,他们在这片被凯撒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土地上自由奔驰。
&60;br&62; 这群日耳曼人是那么的野蛮却又那么的自信,丝毫没有五胡乱华时期胡人的学习精神,不仅大量珍贵的历史书籍和前人哲思没能流传下来,连罗马时期的先进科技也完全遗失了。
&60;br&62; 相当于,罗马走过的科技树与文明之路,他们又要再走一遍,还有可能会走歪。
&60;br&62; 回归正题,冯森捏着鼻子向韩纲询问道:“这里的粪肥有多少,能支撑明年的播种吗?”
&60;br&62; 韩纲是韩士忠的长子,由于老韩出身菜农世家,所以这片农业的东西,冯森都是让他们俩监管。
&60;br&62; 韩家祖籍山东,韩纲是个典型的山东高瘦小子,他面皮白净,浓眉星目,就是太瘦了,有些尖嘴猴腮的:“节帅,这里的粪肥大概有个四万斤,弄成土肥的话,差不多有十六万斤,其实最好每亩要施两千斤肥,这数量确实不够。
&60;br&62; 不过这里土地肥力确实不错,到处都是适合开田的平地黑土,以目前土肥的增速来看,给每亩施500斤是最适合的,来年能播种大约2000到3000亩土地。”
&60;br&62; “哎呦,那这不够吃啊。”
冯森无奈地抓着头皮,现在他身上也有跳蚤了,现在的仓库里的存粮和农民上缴的赋税根本养不起靖难军和那些战俘。
&60;br&62; 尤其是靖难军,他们可是天天练武操练的,一天两斤米饭或麦粥不在话下,这还要配肉和蔬菜呢。
&60;br&62; 冯森可算是知道为什么中世纪每次大战出动的兵力都只有区区一两万了。
&60;br&62; 就这个粮食出产水平,牧畜业再发达,也养不动太多常备军队啊,怪不得后来的那些神圣罗马帝国的小邦国都不养军队,而是战时临时雇佣了——养不起啊。
&60;br&62; “麻烦你们父子俩努努力,尽量把明年的亩产堆到种一收五,也就是亩产一百以上吧。”
&60;br&62; “必当竭尽全力。”
韩纲向着冯森作了一个长揖回道。
&60;br&62; “好了,那你再照看一下,我去看看窑炉那边的情况。”
翻身上了一头驮马,冯森向着河边赶去。
&60;br&62; 他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四处巡视,下午出门打猎,锻炼武艺,晚上则拉着阿勒和将校们一起学习法兰克语。
&60;br&62; 这伯爵领不大,烂摊子却多,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务,冯森每每感觉到焦头烂额,王司马要管建筑和统筹,崔须陀要管士兵,真慧这个老骗子又去不莱梅进修了最新版本的《日经》了。
&60;br&62; 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倒要看看这群异端又搞出了什么新名堂。”
&60;br&62; 本以为教会分配的驻堡神甫阿勒教士是个文化人,能帮帮忙,没想到他除了会拉丁语外,几乎一无是处——他甚至不认识拉丁文,只会背一小段《日经》中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