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
中军都督佥事孙和鼎轻咳一声,出班奏事。
“启奏陛下,武英殿大学士史可法镇守扬州,淮安有功,毙贼五万于城下。
后与南安侯郑芝龙合兵一处,北上击贼,连克数十城。
臣请封赏史可法,以壮军威。”
孙和鼎昨日就和朱聿建讨论过这件事。
借着“同伙”
郑成功的关系,他成了郑党的大红人,深得郑芝龙的信任,是少数几个可以在锦衣卫的监视之外和皇帝单独会面的人。
《南明史》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史可法。
“正史”
中的他在扬州城力抗清军,但最后志决身歼,战死扬州,舍身殉国。
“天书”
在手的朱聿建自然不会放过拉拢这个忠臣的机会。
“陛下,按照天书的内容来看,我们必须尽快拉拢史可法。
他的恩师本来就是东林泰斗,和东林党人渊源颇深。
如果不尽快行动,他怕是会倒向东林党一边。”
“可惜权柄不在朕的手中,这事想要办成少不了郑成功协助。
他知道这事吗?”
“和他沟通过了。
他的意思是,如果他父亲郑芝龙真的如天书所说叛国投敌了,到时候有史可法的大军在,我们也不至于处处受制于人。”
“他能深明大义是最好,朕也相信他会这么做。
自古忠孝难两全,只能希望郑芝龙能自重,不要做对不起他儿子的事情。”
“依臣所见,郑芝龙归根究底是个海贼。
你让他打顺风仗可以,让他打苦战怕是难办。
过去我军兵锋正盛,在扬州城下里应外合大败建奴,这时候郑芝龙自然会用心作战。
若是战况继续在江淮一带僵持下去,恐怕他会生出二心。
倒不是一定会去投敌,毕竟在大明他还可以通过锦衣卫遥领朝政,到了建奴那里就由不得他做主了。
依臣所见,他很有可能会敷衍了事,待价而沽。
我们得拿出足够高的价码,他才会继续用心作战。”
“若是这样也好。
要是能救大明的百姓,不让他们受建奴的屠戮,朕就是把这皇位让出来也心甘情愿。”
看到了《南明史》中记载的满清的种种暴行,朱聿键觉得身上的担子越发重了。
大明一步也不能后退,否则那些惨剧就有可能在他面前上演。
按照昨天商量的,孙和鼎把问题抛了出来。
果不其然,南党人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陛下”
。
阁臣马士英出班奏事。
作为有名的“奸相”
,他也在《南明史》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不过是因为大敌当前还在窝里斗,致使好几场重要战役大败,这个锅他罪责难逃。
好在他死得轰轰烈烈,在南京城破后毅然起兵抗清,兵败身亡,也算是在史书上挽回一点颜面。
作为南京户部出身的南党党魁,虽然看了《南明史》的皇帝并不喜欢他,也不得不用他。
“臣以为史可法拥兵二十万,若此时封赏他,他必定会骄纵自满,纵敌玩寇,踌躇不前,以求得更多的封赏。
不如等班师回朝后再行赏赐。”
听上去虽然有理,班师回朝再赏也不迟嘛。
但谁都知道这仗不是一时半会能打完的,两军前线正在胶着混战,猴年马月才能班师回朝?等到时候再上一道奏折“飞鸟尽,良弓藏”
,朝中无人的史可法就真的要被雪藏了。
“陛下。”
内阁首辅钱谦益出班奏事。
这位“水太凉”
先生身兼东林党党魁和郑成功老师的双重身份,因此既领导东林党,又亲善郑党。
在郑党和东林党的双重支持下,钱谦益得以就任首辅,以压制主场作战的南党。
“老臣以为,史可法不但要赏,还要重赏。
现在前线战况胶着,正需要陛下的封赏来激励士气啊!
陛下,毕竟有洛阳的事情在前面。”
钱谦益不好明说,但众人都知道说的是老福王。
当年李自成围洛阳的时候,守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