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
直到暮蔼染上天空,山岭之上晚霞满天,山岭之下陷入暗沉。
这时才有许多香客眷恋不舍地收回目光,转身步履匆匆赶下山去。
并不是所有香客都会在寺中借宿。
更不是所有香客都有机会和资格借助到寺中客院。
能在寺中借到一两间香房的,都得是常年添香油的寺中熟客了。
只有香油榜上记名靠前的大户,才有机会借到一座客院。
像伯府这样的,早已超出香油记名榜了。
两座最大的客院,也还算上了将军府那一份。
因而,别的香客或匆匆下山,去山脚下的客栈,或有在寺中能借宿的,也要赶去膳堂安置晚食。
也有常年能借住在寺中的寒门读书人或是远来流浪者、无家可归的人,则要帮着寺中干活儿。
等这些香客游客们离开大半,陆老夫人这边也才起身。
一行人去各殿礼佛,再去禅院参加晚课。
寺中僧人做晚课在主殿,香客若要参与则安置在偏殿。
伯府这么多人又是女眷。
寺中特意安置了一处厢房与她们,避开外人,更清静、干净也安全。
晚课要念几部经文,陆微雨五年前曾在寺中小住过,自然熟悉。
不过对其他人却是陌生的,只有陆老夫人知道流程。
陆老夫人在吃中饭的时候就提醒过其他人。
因而,大家这时候也不敢造次,跟着做便是。
在寺中礼佛,可不是在家里的小佛堂,规矩也就依样画葫芦,到底是按自己的意思在办。
寺中有寺中严格正规的规矩,早晚功课又比日常拜佛更加严谨。
因此,都慎重地跟着陆老夫人步骤在做。
没有座椅,每人只得一张藤制蒲团跪坐。
女眷要求没有这么高,不然要打坐要求高多了。
每人手持一串佛珠,会念的跟着念,不会念的另一只手翻着面前的佛经。
这些佛经,多是信徒抄写供奉,再轮转相赠有缘人。
这次陆老夫人也将一直供奉在佛堂的那此经文都带了来,供奉给香云寺。
以后会赠与谁,就不是供奉者要操心的事儿了。
因为这是很随机的行为。
就算是香云寺也不会知道,放置在佛案上的手抄经文,都被哪位香客拿走了。
因而,才叫佛渡有缘人。
当然,在陆微雨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人来翻阅过伯府供奉的经文。
她的字迹被认出来。
她抄写的那些《金刚经》、《心经》、《大悲咒》就全部被拿走了。
若她知道,一定会将此人揪出来再痛揍一顿!
因是第一次做晚课,今天又是老夫人生辰。
因此,陆微雨也带着弟弟妹妹们一同过来。
让大家也见识一下寺中晚课的规矩,多些体验。
一场晚课根据所念经文的内容,会在半个时辰左右,不会超过一个时辰。
做完晚课就吃晚饭,之后休息,各自继续修行。
香云寺还有武僧,因而,晚上也还有练武的任务。
不过武僧练武不在前山,而在后山腰,护寺武僧、戒律堂等都在那边。
一般香客也不会乱跑到那边去。
在香云寺,身份最高、地位最尊的除了方丈,就是护寺尊者也就是长老。
当然还有一位实际地位更尊的名僧归云禅师。
但归云禅师至少表面上不理俗务、不过问寺中琐事。
美其名曰:清修。
至于在不在寺中,只有极少能够进归云禅院的人知道。
归云禅院,人人善武,可不是谁都能轻易跑去逛一逛的。
偏殿厢房,所有人都静静地听着大殿那边传来许多僧人晚课齐诵声。
若不熟悉经文,其实听不太懂,也根本不知道在念什么、念到哪儿来了。
对于能听得懂的人,却像是在提醒一般,能让自己慢慢进入状态、熟练地跟读。
这么多人里,只有陆老夫人能跟上。
学着陆老夫人弄了个小佛堂这么多年的周老姨娘,心中忐忑不安。
觉得自己礼佛这么多年,好像学童浪费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