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该送上的礼物就没缺过,虽然不会特别值钱,但都是用心的小礼物,凭借这份心,大明的最终决策层对李倧感觉都不错。
不仅如此,李倧还把自己的嫡长子,昭显世子李?送到了大明京师读书学习,明摆着把下任继承人都选择好了,哪怕自己被推翻了,大明也绝对会选择一个熟悉的可控的人当下一任朝鲜国君,那个人必然是在大明顺天府读书学习的昭显世子。
因此这段时间李倧过的日子很舒服,朱由校和张嫣都赏赐给了他不少财物,他也派遣商队去大明,去东瀛,甚至去南洋做生意,给王室积攒了不少金银。
外患没有了,内忧缓解了,甚至王室有了足够的财富可以训练军队,自己挥霍。
这本来是三重喜悦,怎么现在突然被打断了呢?
得到东瀛突然拒绝继续和朝鲜贸易并不允许朝鲜商船靠近东瀛后,李倧叫来了大臣们。
“诸位,德川家为什么拒绝和我们的生意?这不是我们朝鲜和他们互惠互利的生意吗?”
有人思维开始发散:“难道有人私下里给了德川家更好的待遇?”
但这个思路立刻被人否定了:“开什么玩笑!
我们垄断着和德川家的贸易,谁还能偷偷越过我们和东瀛做生意?大王,臣怀疑是东瀛内部出了问题,说不定德川家的统治已经不稳固了。”
这个思路提出来,倒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一些朝鲜大臣想着之前万历二十年的时候丰臣秀吉入侵朝鲜那一战,打的丰臣秀吉伤筋动骨不提,后续天下还被德川家给夺了。
当时距离现在也不过半百不到,德川家完全有可能出现了内部问题啊。
这时又有人说道:“大王,臣倒是得到了一个消息,不仅仅是我们,其他诸国的商船也不允许靠近东瀛了。
那些西洋人都被拒绝在外。”
有人忍不住惊呼:“难道是上国要独占东瀛的市场吗?”
“开什么玩笑!
上国海纳百川,包容天下,上国的气魄会做出这种事吗?别忘了,我等都是依附上国存活!”
一位大臣严厉的驳斥着。
李倧也是立刻说道:“不错,若没有上国,朝鲜是不会有现在的太平,我们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对外贸易也是上国允许,我们跟在上国后面才做起来的。
若是上国想独占市场,我们根本不会有机会。
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人都可以怀疑,但上国不能怀疑,爱卿你失言了。”
说话那人立刻伏地:“臣昨晚没有休息好,昏昏沉沉说了胡话,请大王降罪。”
李倧斥责几句算是把这件事揭过去,话题又回到了东瀛为什么要拒绝和朝鲜继续做生意这件事上。
又有人站出来说道:“大王,臣得到了一些消息,现在和东瀛做生意最方便的,是尼德兰人。
哪怕是上国的商船,想要到东瀛做生意都不方便。”
李倧皱起了眉:“现在就算是上国要在东瀛做生意都很困难吗?那我们还在东瀛的商船和人手呢?”
大臣们叹了口气,沉默起来。
很显然,那些人手和商船,包括钱财货物,估计都回不来了。
李倧说道:“派人去和东瀛交涉,不做生意可以,但起码把我们的人和船放回来。”
李倧还抱着希望,毕竟朝鲜也不是小国,如今贸易兴起,经济发展极快,军队装备和人手都有了长足发展,可以说比万历二十年时期强多了。
东瀛应该不至于彻底把朝鲜得罪死,困在东瀛的那些人和船还是有希望回来的。
而此时的长崎情况却是完全超乎李倧的预料。
不仅仅是李倧,朝鲜的君臣也好,西洋的商人也好,哪怕是大明,都没想到如今的长崎对外来人到底多么严苛。
西洋商人,朝鲜商人,其他诸国商人都被收缴了货物,商船被扣押,不允许离开长崎,也不允许返航,因为如今幕府的政令就是不允许出海而外人只允许在长崎活动。
偏偏长崎町又划分诸多区域,将这些外来人限制在一小片范围之内,同时对待这些外来人收取各方面的高额金钱,无论是住宿还是吃饭都是如此。
甚至长崎町的足轻会用各种方法找这些外来人的麻烦,逼迫他们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