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天下,诸国臣服,而大明物产丰富,各国都需求我大明的东西,那自然需要用我大明的钱财来交易,如此朝廷的宝钞自然流通的顺畅。”
“如今朝廷借给南洋,借给民间的宝钞何其多?如果银子越来越多,宝钞是不是要随之增印?那宝钞必然会贬值,如此一来,百姓花费增多不提,朝廷的宝钞也要迎来一次冲击。
最显眼的,之前借给南洋的宝钞都是值钱的,可随着宝钞贬值,他们还进来的宝钞还是原来那个数,可那个数只等于朝廷先前投资的十分之一乃至更少啊。”
张好古点了点头:“不错,随着大明拥有的银子越来越多,这些是无法避免的。”
“陛下,如今大明的宝钞看似是以金银为根本,但实际上,是以银子作为主要,因为南洋各国也好,西洋各国也好,和大明的交易,都是银子和商货,这银子和货物之间已经挂钩了,银子多了,朝廷的宝钞必然会迎来冲击乃至贬值。”
“银本位,对朝廷来说,终归是不利的。
例如那倭国,拥有的银子何其多,天生就有大银矿,能开采多少银子?”
“而且如今各国银子流入大明,那么各国未来肯定会变动,若是西洋各国都变了,大明不变,到时候大明一不留神财政崩溃都有可能。”
听着内阁的分析,朱由校也是皱起了眉头,如今的大明可不是之前的汉唐两宋啊。
汉唐两宋时期,中原还是缺银子的,为何一直以来铜钱都是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还不是中原缺银子,而金子又太贵重。
在汉晋时期,金子是要作为祖先陪葬之物埋到地下的,那些王侯将相一个个将大量金子带到地下,这让金子愈发稀少珍贵,不然金贵一词怎么来的?
可与金子相比,银子更是稀缺,甚至有白金的称呼。
哪怕到了唐代,宋代,铜钱依旧是最主流的货币,银子照样稀缺,银子可不是用来吃喝的,那都是和金子一样用来大宗交易的。
也就是明代,随着各国与大明贸易,银子越来越多,眼下才成了主要的货币,大明也借着海量银子为根本开始发行全新的宝钞体系。
可以说宝钞体系就是建立在银子上面的。
但以银子为根本建立的宝钞体系实在是不安稳,因为世界行情变化太多,银子远远没有金子那般稳定,因此金本位的货币才是最稳定的,毕竟哪怕到了后世,各国别看是以国家信用发行货币,但也是隐性的金本位。
张好古思来想去,说道:“陛下,臣以为,宝钞不能再和银子继续绑定了,这样下去,对朝廷不利,对宝钞也不利,货币价值要是单纯暴跌了还好,可若是再有有心人趁机捣乱,朝廷可能会破产的。”
朱由校点了点头:“师父说的不错,银子和宝钞挂钩适合之前的大明,但眼下朝廷拥有的银子越来越多,天下散落的银子也越来越多,这宝钞再和银子挂钩那朝廷就太被动了。”
“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掌握在朝廷手里,几位有什么好意见?”
卢象升说道:“回陛下,臣以为,把宝钞和金子挂钩,更好。”
“金子?”
朱由校思索起来。
张好古原本想的是直接建立大明信用体系,毕竟如今大明已经君临东方,更是世界商贸中心,四海财富沉淀之地,以大明的国力信用,推行宝钞应当是可以的。
但卢象升想要把宝钞和金子挂钩,这也是妥当的做法。
毕竟总要有个够分量的来坐镇,单纯的信用体系,还真不如金本位。
毕竟金子总是比银子稀缺,银价可远远没有金价值钱。
朱由校缓缓说道:“说起来,先前西洋各国和我大明贸易,倒是金银都有,可如今,却是以银子为主,金子倒是稀少起来。
也是,金子每个国家都需要,都要存着,这金子总是比金子值钱。
无论什么时候,金子都是硬通货,把宝钞和金子挂钩,倒也合理。”
张好古也是说道:“臣认同卢相的意见,这天下生产银子的地方很多,例如那倭国就有一个巨大的银矿,单单是我大明缺少足够的银矿而已,但在世界上,银子永远是比金子多的。
金子比银子稀缺,比银子贵重,把金子拿来和宝钞挂钩,更能体现宝钞的份量。”
钱谦益补充道:“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