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是啊,这商人们主动要承建驰道,谁去和朝廷说呢,朝廷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众人沉默片刻,有人说道:“依老夫看,这件事还得去找钱相说一说。”
这话出来立刻有人附和:“是啊,这件事还是要靠钱相。”
“眼下南人势力在朝中本来就不如北方,若我们轻举妄动,必然不妥,让钱相来提是最好不过的。”
“是啊,眼下朝廷四处修驰道,肯定有用得上我们的时候,如今让钱相主动提一提看看,能不能先把草原的驰道给定下来,不然影响的也不仅仅是我们的收益,还有朝廷的税收啊。”
“此言甚是,这件事要和钱相说清楚啊。”
一个德高望重的士绅说道:“那这件事老夫就走一趟京师。”
又有几个士绅起身:“加上我们几个。”
这主动去京师的,都是家里曾经当过官的官宦之家,如今都是地方豪族,在地方声望极高,这些士绅出面,肯定要比一般富商出面要好。
“那坐船走漕运去京师,速度还快。”
有人提议道。
“嗯,那明日就启程,去和钱相说一说。”
江浙的富商士绅们达成了一直,为了物美价廉的棉花、羊毛,他们怎么也要去试一试的。
等这些士绅坐船到了直隶,然后乘坐马车进了京师后,这些在江浙繁华之地鱼米之乡见惯了繁荣的士绅也是不由得为如今的京师而惊讶。
眼下的大明京师,可不仅仅是什么北方重镇,更是整个大明人口最多,最为繁华之地,仅仅站在街上,就能感受到京师的与众不同。
这些士绅来不及过多感慨,坐着马车到了钱谦益的住所处,看着眼前颇为雅致的三层小楼,这些士绅一个个都有些懵。
他们倒是听说了京师百官都住上了朝廷安置的住所,原来那些奢华的宅院都被废弃,但他们没想到,这堂堂朝廷一品大员,当朝大学士内阁阁老的住所,竟然这么的别致。
“劳烦通报钱相,苏州故人来访。”
门口侍卫进去通报之后,管家很快出来,领着这些士绅进入钱谦益的府邸,别说,这三层小楼面积不小,而且设置雅致,各种设施齐全,还有警卫进行巡视,内里完全不一样。
钱谦益看着这些江浙故人,有些惊讶:“你们,这是为何突然到访啊?可是出什么问题了?”
为首的那个士绅说道:“我等一切安好,如今来找钱相,实在是事出有因啊。”
说着,这几人七嘴八舌将江浙的士绅豪商们所面临的情况详细说了说。
最后一人说道:“钱相啊,我等南人地利本就不如北人,而天启纺织机和蒸汽纺织机一出来,南丝和北丝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眼下我等引进蒙古的棉花和羊毛,也是想从另一方面争取超过北丝。”
“蒙古到中原道路崎区,运输不便,我等要是组织商队不断前往蒙古,这路途遥远,光这花费就是笔不小的开支,倒不如我等集资修一条驰道,如此运输便捷,也方便。”
钱谦益点了点头:“原来是为了这事,但修建驰道这事,朝廷也要通盘考量,每一条驰道所耗人力物力具是惊人。
但以老夫一家之言,很难在内阁上通过啊。”
听到这话又有人说道:“钱相,我们可不仅仅是为了自家的生意,这也是为了江浙的生意啊。
如今无论是大明境内也好,往外销售也好,蚕丝虽然属于精品,但走量需要大量棉花和羊毛,这些才是重中之重,江浙的贸易一半以上依靠纺织啊。”
“而且我们也不是只打算修一条驰道,除了草原通往大同的,我们还打算修一条连接南北直隶的,这样驰道与漕运并重,也是为朝廷牟利啊。”
钱谦益听到这些人还想修连接南北直隶的驰道,颇为惊讶的看了这些士绅一眼,他们眼下能拿出这么多钱来修建这两条驰道?!
钱谦益不知道,眼下这些江浙的富商还真能拿出这么多钱!
因为他们还有别的贸易伙伴一起投钱,这个贸易伙伴,就是魏功朝!
魏功朝手里可握着大清国那些满人权贵的大笔银子,他眼下是空有钱财却没有地方能投资入股,如今他拉上南边士绅商人一起投资,这样目标就小很多了。
钱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