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起来,也是手起刀落,干脆无比,着仆人给郭氏送了顿“断头饭”
,衙役们再三检查,饭菜什么都没事,虽说最近郭氏吃的也不差,但好歹是家人一份心意,于是就让进去了,郭氏见到家仆,欣喜若狂,以为自己有救了,见到公爹送的饭菜,胃口也好多了,就赶紧吃,但是后面,家仆把侯爷吩咐的几句话说给了郭夫人,然后就默默走了,衙役们看候府下人出去时,郭氏还好好的低头吃着饭,等晚会子,准备给郭氏送洗脸水的时候,郭氏已经用腰带悬门自尽了,衙役们吓的,赶紧跑去府尹家里报告府尹大人,府尹大人连夜赶来看的时候,也救不活呀。
关键是为何突然就自尽了,郭氏是个很惜命的人,也认得字,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该有心理准备,而且也知道府尹不会立刻处置她,能多活一天是一天,何况她还有儿女,这究竟是为何,再三检查吃的东西,也没问题,人确实是吊死的,府尹大人也怀疑到是不是黄柏强那老不死的搞的鬼,但是什么也查不出来。
事才刚开始呢,府尹这边命人收殓,准备送给德寿侯府,德寿侯府倒是大仁大义,立刻表示要把郭氏安葬入祖坟,毕竟她留了香火,黄大官人这时突然又表现出对发妻的恋恋不舍,觉得对不起她,再三追问府尹,为何她突然就想不开,郭氏一双儿女也过来缠着府尹哭闹,儿女伤心怕是真的,府尹被这一家揪住捶打不放,觉得晦气,也解释不清,只得慌忙挣脱跑了。
一跑好了,马上就传开了,没等两日,这天上朝,突然有两位言官,狠狠地就郭氏死的不明不白的事,参了李府尹,人犯在牢里还没判,突然就自尽了,府尹失察,已经审理完了,为何迟迟不肯移交刑部定刑,首先是失职,另外说不清为什想不开死的,府尹居心叵测,可能是故意逼死人犯的,口若悬河说了一大堆,强烈要求皇上要立刻罢免李府尹,听的百官都一脸懵。
顺天府府尹作为京畿重地的最高地方官,是地地道道的中枢“现管”
,实权甚重,毕竟是执掌京畿的“地头蛇”
,朝廷第一大门面人物,这个职位的担任者,就算不是皇帝的绝对心腹肱骨,那肯定也是皇帝极其信任放心的人,历代君王都无比看重此职,府尹一旦坐上去,若不是犯了大罪,君王压根都不敢换,毕竟是掌控皇城安危的人,若是换了,皇帝可就睡不安了。
因为李浩荡的性格和能力,包括出身地位,都是最适合这个职位的人,所以皇上才不惜用更高职位换走前任府尹,把他送上去。
李府尹本人也十分善良厚道,虽说总板着脸,却是人缘极好,朝中几乎没有合不来的人,不但京中各家勋爵官员都与他交善,普通老百姓也都敬爱他,且不考虑李氏大房二房及其各自姻亲,给李府尹提供的强盛显赫的后盾,单就李府尹本人也是姻亲清贵正派,两子为官出息,这样的人,干嘛要与他过不去,总不能说因为他是厚道人吧。
突然参奏李府尹的这俩言官,都是官场愣头青,急着想出名,所以被人给收买利用了,俩人一唱一和的喷了李府尹半天,还态度极其坚决的要求皇上罢免李府尹,说的还颇新鲜,满朝文武本来听见了,还都准备要为李府尹说两句,但听到后来,却都摇着头懒得理会了,因为郭氏背下了那么多罪责,本就是一枚弃子,送刑部判了也是一死,确实是死不足惜,何况还认定了是自杀,这顶多只能说是个工作小疏忽,哪怕就是放在最低级的小县官身上,怕都不会有什么处分,国政朝堂,居然被拿来讨论这样的事,李府尹本人也不便为此争吵,吵了,怕只会越吵越热闹,这俩人说这么多,纯粹是浪费早朝时间唉。
皇上听的实在不耐烦,眼看臣子们都低着头摇头,还没人来给自己解围,那就只好自己来了,言官风闻奏事,总不能不给说,于是皇上先表扬了两位言官“口才不凡”
,然后斥责了两句李府尹“工作疏忽”
,随后赶紧把话题叉开,说说其它的,这件事就此盖过。
府尹大人确实是想不通,郭氏现在是多活一天赚一天,自己也把她的伙食待遇都改善了,怎么突然就自杀了,只知道死之前德寿侯府的下人来看过他,其余的,也查不出来什么。
李太师和李尚书看着弟弟被人咬了半天,头都不回,李氏朝中姻亲本也想帮忙,但是见太师和尚书没反应,也不好出头,等事情都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