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地笼罩着珞珈山。
白日里的喧嚣与算计,仿佛都被这山间的清冷隔绝在外。
顾家生的书房内,只余一盏孤灯摇曳,将他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显得格外高大,也格外寂寥。
顾家生并未上床休息。
他解开了军装最上方的风纪扣,略显疲惫地靠在宽大的红木椅中,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洁的桌面。
桌上摊开的,并非作战地图,而是一份荣誉第六师的军官名册和部队编制简表。
在昏黄的灯光下,那些名字、番号、职务,仿佛都带着各自的烙印,纠缠成一张无形的大网。
他的目光在“第116旅”
几个字上停留良久,紧绷的神经才微微松弛些许。
这是他的根底,是他在尸山血海中带出来的绝对嫡系!
由独立第116旅整编而来,六千余虎贲,旅长是程远。
这支队伍,是他顾家生在荣六师、乃至在这个乱世安身立命的基石,如臂使指,绝无二心。
想到此处,他嘴角才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
视线下移,“新编第100旅”
,顾家生微微颔。
这个旅的骨架,是他从116旅中精心挑选、拆解出来的骨干军官搭建而成。
旅长是李天翔,也是他一手从微末提拔出来的。
跟116旅血脉相连,指挥起来虽不如116旅那般心意相通、如臂使指,却也堪称顺畅,指东打东,指西打西,忠诚度与执行力都毋庸置疑。
这是他可以倚重的力量,也是他未来扩充实力的重要臂膀。
然而,当目光触及“第135旅”
时,顾家生的眉头便不由自主地紧锁起来,仿佛压上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旅长邓少华。
这是‘老头子’安插进来的。
这个旅,从旅长到士兵均来自74军系统,甚至混杂着其他派系的触角。
‘老头子’把这支力量塞进荣六师,用意不言而喻。
掺沙子,平衡,监督。
顾家生深知,只要自己不公然打出反旗,那么135旅在明面上会听从指挥,配合作战,而且战力绝不低于他的嫡系部队116旅。
但这种“听话”
,是建立在高压和利益平衡之上的,是带着一种冰冷的距离感和随时可能引爆的隐患。
指挥起来,远不如前两个旅那般得心应手,总要多费一番心思去揣摩、去制衡。
每每想到此节,顾家生便觉得头皮一阵麻,仿佛有无数根无形的线牵扯着他的神经。
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思绪更加纷乱。
何止是这三个旅?整个荣誉第六师,简直就是一个微缩的“党果”
派系展览馆!
核心嫡系:程远、李天翔等人。
这是他的“顾家军”
,根基所在。
土木系:以参谋长张定邦为,以及散落在各级的一些军官,他们自成一体,奉行着土木系的理念和利益,如同潜伏在体内的另一套系统。
74军系:以邓少华为的135旅,背后站着的是俞记识,甚至是‘老头子’。
各路杂牌残部:徐州会战后补充进来的川军、桂军、东北军、中央军(非嫡系)的零散官兵,他们人数不少,但缺乏核心凝聚力,各自抱团取暖,在师里话语权微弱,却也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底层力量。
这些派系,在战火纷飞时或许能暂时同舟共济,但在资源分配、人事任免、作战任务等方方面面,无不暗流涌动,互相倾轧。
“呵……”
顾家生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带着深深的无奈和一丝自嘲。
这就是为什么他今天在面对张凯、陈国栋那帮昔日同窗的热切目光时,选择了疏离和回避。
张凯、陈国栋或许真有几分本事,也怀揣着杀敌报国的热血,但他们的到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新的、以“中央军校十期”
为纽带的“同窗系”
可能就此形成!
他们天然会抱团,会互相援引,会为了自身利益去争夺资源、排挤他人。
现在荣誉第6师里的派系已经够复杂、够让他头疼了,他哪里还敢再主动引入一股潜在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