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其他类型 > 晚明之我若为皇 > 简单科普下武勋和爵位

简单科普下武勋和爵位(1 / 2)

晚明之我若为皇正文卷简单科普下武勋和爵位爵位由低到高分七级,分别是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郡王、亲王,大明只有五级,没有男爵和子爵。

文勋和武勋各分十二级,这里只列武勋,分别是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正五品骁骑尉,从五品飞骑尉;正六品云骑尉,从六品武骑尉。

不论是勋还是爵,都是皇帝给有功之人的赏赐,此勋爵制度很早便出现在史料中,但历朝历代所设的勋各有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名字上,也体现在权力上,早期的勋位是有实权的,中期的爵位也是有封地的,但到了大明不论是勋还是爵,除了那份俸禄外,基本就是个名誉。

勋是为奖励功劳而赠予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

爵位用在皇家宗室身上是世袭特权,用在大臣身上是为了奖励功臣。

一般来说,有大功者封爵,尤其多用于封赠开国功臣;有一般功劳需要奖赏时赠勋,如隋代初建勋制时所说的“以酬勤劳”

,这是爵和勋的区别之一。

区别之二在于,得王、公、侯之爵位可以“食邑”

,并可承袭;而勋位只是一种荣誉和地位的象征,最多也只是在服装和俸禄上有所体现。

勋与爵在待遇上的不同,可能正是勋位制度产生的原因。

因为得爵者的食邑人户只对他们纳粮,而不向国家缴纳赋税,如果得爵者过多,又可世袭,势必造成国家财政赋税的大量流失。

然而,有功者又不可不赏,于是赏赐一种地位象征意义的荣誉称号,自然就成了最高统治者的选择了。

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对一些有功之臣赠以“上柱国”

、“柱国”

、“骑都尉”

等称号,但未形成制度,这可以说是勋位制度最早的雏形。

勋位制度正式形成与隋代,健全于唐代,以后各朝沿袭并有所改革。

隋代的勋位分十一等。

史书记载:“高祖沿后周之制度,置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总十一等,以酬勤劳”

唐代的勋位级别称“转”

,共十二转,每个勋位名称对应一级官品,这种对应在《旧唐书》里称“比”

,即“比照”

之意。

举例来说,最高的“十二转”

,勋称“上柱国”

,身份是“比正二品”

唐代从正二品到从七品的官员,只要有功劳都可以授勋。

但唐代受勋,主要还是根据战功,文官授勋的较少。

勋级功劳大小有一定的升级办法。

升级到最高,即上柱国,朝廷还要赐一把戟放在家门口以示荣耀。

如果有罪,还可以用勋级减罪。

唐代的勋位和对应的官品为: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

宋代的勋位及所对应的官品,与唐代完全相同。

但授予方法有所不同,唐代授勋主要出自战功,而宋代是根据授予的官职加赠。

也就是说,当什么官,相应加赠勋位,与战功没有关系,这样,文武百官人人都有勋位。

另外,宋代的勋位不再称“转”

而直接称“级”

,一般情况下官员三年升一级。

辽、金时期,基本沿用宋代的勋位制度。

到元代时又有些变动,将勋位改为十级。

而且勋位根据军功授予,这与元代统治者以军事征服起家有着直接的关系。

明代时,勋位制度又有了较大的改革。

过去文武官员共用一套勋称,但是像“护军”

、“都尉”

、“骑尉”

这些称号更适合用于武官,用于文官显得不伦不类。

因此,明代便另外发展出一套勋称系列,将武官和文官分开。

除了最高两级称号文武共用外,文官的其

最新小说: 修真废柴?我的系统有点猛! 方尘白芊芊 书名:锦书难托 九霄战龙诀 方尘大夏国九品帝国 进攻诸天神话,打造道藏洪荒! 方尘三千道门 方尘九域凡仙 方尘萧神女 九域凡仙方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