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声淅沥,敲打着庭院中的芭蕉叶,发出清脆而单调的声响,更衬得小厨房内灶火上那口砂锅的咕嘟声格外温暖。
林若溪挽着袖子,露出两截白皙的手腕,正小心翼翼地看着火。她面前摆着好几个小碟,里面是赵嬷嬷按她要求找来的各式干菌——香菇、松茸、羊肚菌……还有一些她叫不出名字,但闻着香气便知不凡。
她没有用任何荤腥,只将这些干菌仔细清洗、泡发,然后将菌菇与泡发菌菇的澄澈原汤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入两片老姜,便不再放任何调料,只盖上盖子,用最小的文火,慢慢地、耐心地熬煮。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时辰的过程。菌菇的鲜味需要时间才能彻底融入汤中,火候稍大,汤色便会浑浊,味道也会带上焦苦。
赵嬷嬷在一旁默默看着,没有插手,也没有离开。她看着林若溪时而查看火势,时而用长柄勺撇去极少量的浮沫,神情专注得仿佛在完成一件神圣的仪式。空气中弥漫的菌菇香气越来越浓郁,那是一种复合的、醇厚的、直抵人心的鲜香,与平日里常见的肉汤或鱼汤截然不同。
从午后直到华灯初上,这锅菌汤才算是熬到了火候。林若溪熄了火,却没有立刻揭开盖子,而是让余温继续焖着,让鲜味彻底融合沉淀。
她揉了揉有些酸胀的腰,额角带着细密的汗珠,在灶火的映照下,脸颊泛着健康的红晕。她舀出一小勺汤,吹凉了尝了尝。
汤色清澈,呈淡淡的琥珀色,入口的瞬间,极致的鲜味便如同烟花般在味蕾上炸开,层次丰富,回味悠长,咽下后,喉间还留着甘甜与暖意。
成了。
她将汤小心地盛入一个保温的汤盅里,依旧是素白的瓷质,没有任何花纹。她盖上盖子,放入食盒,然后看向赵嬷嬷,眼神清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嬷嬷,汤好了。”
赵嬷嬷接过食盒,这一次,她没有立刻转身离开,而是看着林若溪被烟火气熏得微红的脸颊和略显凌乱的发丝,沉默了片刻,才低声道:“姑娘辛苦了。”
一句简单的“辛苦”,却让林若溪心头微暖。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客套。
赵嬷嬷提着食盒走了出去,身影消失在雨幕连接的廊下。
林若溪没有回房,她靠在小厨房的门边,看着窗外连绵的雨丝,听着它们敲打世间万物的声音,心中一片奇异的宁静。她不知道自己这锅耗费了数个时辰心力的素汤,最终会得到怎样的评价,或许依旧只是一句冰冷的“尚可”,或许连“尚可”都没有。但在此刻,她享受着这种专注于一件事、并为之努力的过程,这让她感觉自己还活着,还有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囚禁的、等待命运宣判的物件。
时间在雨声中缓缓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廊下再次传来脚步声。林若溪抬起头,看见赵嬷嬷提着空了的食盒回来了。
她的心不由自主地提了起来。
赵嬷嬷走到她面前,将食盒放下,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但说出来的话,却让林若溪瞬间愣在原地。
“大人说,”赵嬷嬷的声音平稳,却字字清晰,“汤,很好。”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