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过程,仔细分析年轻人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他知道,要想突破年轻人的心理防线,必须找到他的软肋。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郑建国决定改变策略。他放缓了语气,开始讲述一些曾经因为坦白而获得从轻处理的案例。
他的声音平和而诚恳,仿佛是在和年轻人谈心:“孩子,我见过很多像你这样的人,他们一开始都选择隐瞒,但最终都后悔了。只有坦白,才能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家人一个交代。”
年轻人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他抬起头,偷偷看了郑建国一眼,又迅速低下头去。郑建国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变化,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的话开始起作用了。于是,他继续说道:“我能看得出,你并不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你只是一时糊涂,被人利用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只要你说出真相,我们会帮你的。”
在郑建国的一番心理攻势下,年轻人的心理防线逐渐崩塌。他的眼泪夺眶而出,身体也开始抽搐起来。他抬起头,用哽咽的声音说道:“我说……我说……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原来,这个年轻人只是这个走私团伙中的一个小喽啰。他们背后的主谋,是一个长期盘踞在京州的地下走私团伙。
这个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有着一套成熟的走私网络。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将大量的走私货物运进国内,从中获取巨额利润。而年轻人,只是被他们以高薪诱惑,才误入歧途的。
郑建国听着年轻人的供述,眉头紧锁。他意识到,这个地下走私团伙的存在,不仅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经济秩序,还对社会的安全稳定构成了威胁。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将情况上报。
市里接到郑建国的报告后,高度重视。在一次紧急会议上,领导们神情严肃,纷纷表示一定要彻底打掉这个团伙。
一位市领导敲着桌子说道:“这个走私团伙太猖獗了,必须予以严惩!郑建国同志,你在这次行动中表现出色,我们决定由你牵头成立专案组,集中力量,彻底摧毁这个犯罪网络。”
郑建国站起身,挺直了腰杆,目光坚定地说道:“请领导放心,我一定不负使命,带领专案组,将这个团伙一网打尽!”
从会议室出来,郑建国深感责任重大。他知道,接下来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
这个地下走私团伙在京州经营多年,势力庞大,关系复杂。要想彻底打掉他们,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精心组织每一次行动。
接下来的几天,他几乎没怎么休息,眼中布满了血丝,像是布满阴霾的夜空里闪烁的星辰。
办公室的灯光成了他最忠实的伙伴,常常彻夜亮着。
团队成员们也都被他的干劲所感染,一个个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不知疲倦地运转着。
大家围坐在会议桌前,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件、照片和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地图。郑建国站在地图前,手中的激光笔在京州的各个角落闪烁,他的声音虽然略显疲惫,但依然坚定有力:“我们要像解剖一只精密的手表一样,把这个走私团伙的每一个环节都梳理清楚,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团队成员们各自领命,开始分头行动。有的在海量的监控录像中一帧一帧地排查可疑车辆和人员;有的深入街头巷尾,向那些可能知晓内情的线人打听消息;还有的则在电脑前,对嫌疑人的通讯记录和资金流向进行细致分析。每一个人都清楚,他们正在与时间赛跑,每一秒都可能关系到整个行动的成败。
郑建国穿梭在团队成员之间,时而停下脚步,俯身仔细查看他们的工作进展,时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他的脑海中始终紧绷着一根弦,不断思索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对策略。每当遇到难题,他总是鼓励大家:“再坚持一下,胜利就在前方,我们不能让这个犯罪团伙继续逍遥法外。”
经过几天几夜的不懈努力,一条条线索逐渐浮出水面,像拼图一样慢慢拼凑出了犯罪团伙的行动轨迹和藏身之处。
郑建国心中明白,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收网了。他亲自制定抓捕计划,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无微不至,精确到每一个队员的站位、每一辆警车的行驶路线。
在第三天凌晨,城市还沉浸在沉睡之中,黑暗像一块巨大的幕布笼罩着大地。郑建国带领着抓捕小队,如同鬼魅般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