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都指向了“没有异常”
。
时间上,大部分火灾都生在深夜或凌晨四五点钟。
那是城市睡得最沉的时候,街道上空无一人,大多数商铺的卷帘门紧闭,是作案的最佳窗口。
监控上,摘要里的描述几乎如出一辙:“火灾地点周边监控探头因夜间光线不足,画面模糊,未能捕捉到清晰影像。”
;“起火点位于监控死角,无法直接观测。”
;“调阅了前后两小时的录像,未现有明显的可疑人物在附近徘徊。”
这简直是天衣无缝的“巧合”
。
罪犯似乎对每一个监控探头的覆盖范围和夜视能力都了如指掌。
报告结论上,更是让他感到脊背凉。
有的报告里,在“起火原因”
一栏,简单地写着“原因待查”
,然后就没了下文,仿佛调查就此中止。
更多的,则草草结案,结论是千篇一律的“意外”
。
城西仓库那起,归咎于“雨季潮湿导致老旧线路短路”
;新开区的市,定性为“店主遗留烟头引燃纸箱”
;老城区的快餐店,则说是“后厨排烟管道油垢堆积过多,遇高温自燃”
。
每一个结论都看似合理,每一个证据链都简单明了,简单到近乎粗暴。
郑建国死死地盯着“王记”
快餐店那份报告。
那份报告只有薄薄的两页纸,现场照片只有三张,模糊不清。
结论部分,更是只有短短一段话,连消防员的签字都显得有些潦草。
他觉得,这些处理方式已经不能用“马虎”
来形容了。
这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系统性的“忽略”
。
就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用一连串简单却有效的手法,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引向了那个写着“意外”
的牌子,而真正的秘密,则被藏在了那双翻云覆雨的手中。
这背后,可能有人在故意掩盖着什么。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郑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