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工作人员们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眼睛里闪烁着专注的光芒,追踪着那笔资金的流向。
其中,年轻的分析师小王眼睛紧紧盯着数据的变化,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他也顾不上擦,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操作着,嘴里还不时念叨着:“快,再快一点,一定要找到资金的最终去向。”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仿佛要钻进电脑屏幕里去探寻真相。
经过一番紧张而细致的追踪,一个重要现浮出水面——这笔钱最终流向了某家投资公司。
消息传到郑建国耳中,他心中一紧,一种强烈的预感告诉他,这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他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穿透了案件的重重迷雾。
他立刻安排队员对这家投资公司展开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惊人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
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与之前涉案的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郑建国深知,在这错综复杂且危机四伏的案件中,每一步行动都需慎之又慎。
如今好不容易追踪到投资公司这条关键线索,绝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打草惊蛇,让幕后黑手察觉到警方的行动从而逃之夭夭。
于是,他在办公室里紧锁眉头,反复权衡各种方案后,毅然决定不直接传唤相关人员,而是秘密部署监控。
他迅召集了队里经验丰富、行事沉稳的几位警员,在会议室里低声而严肃地说道:“同志们,现在案件到了关键节点,我们不能轻举妄动。
大家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秘密对这家投资公司展开监控,绝不能让嫌疑人有丝毫察觉。”
警员们个个神情凝重,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纷纷点头领命。
很快,监控行动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便衣警员们分散在投资公司所在写字楼周边的各个角落。
有的扮成送外卖的小哥,穿着脏兮兮的外卖服,背着送餐箱,时不时低头查看手机上的“订单信息”
,实则用藏在帽檐下的微型摄像头捕捉着公司门口的动静;
有的装作附近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手捧一杯咖啡,在街边的长椅上悠闲地坐着晒太阳,可目光却始终留意着进进出出的人员;还有的化身为维修工人,推着装满工具的手推车,在写字楼的楼道里假装检查线路,实则观察着公司内部的情况。
没过几天,负责监控的警员小张就通过对讲机向郑建国汇报:“郑队,现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最近频繁出入该投资公司,而且每次进去后都会和公司的高管长时间密会。”
郑建国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身体瞬间挺直,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连忙问道:“具体说说他的样子和行为。”
小张压低声音描述道:“这人身材中等,总是戴着一顶鸭舌帽,帽檐压得很低,还戴着一副深色墨镜,把脸遮了大半。
走路的时候脚步很快,还时不时警惕地左右张望,感觉很怕被人认出来。
每次和高管密会的时候,都把门关得严严实实,窗帘也拉上,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郑建国意识到这个男子很可能与案件有着重大关联,他立刻指示技术部门对该男子进行人脸比对。
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们坐在电脑前,双眼紧紧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敲击,将监控画面中男子的面部特征与之前掌握的嫌疑人信息进行仔细对比。
他们的神情专注而紧张,每一次数据的匹配都让他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经过一番紧张的比对,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出来了——此人正是之前租赁黑色轿车的嫌疑人。
随着监控的深入,各种线索如同拼图般逐渐拼凑完整,案件的轮廓在郑建国眼前愈清晰。
他坐在办公室里,办公桌上堆满了与案件相关的文件、照片和分析报告,灯光昏黄,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他眉头舒展了些许,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冷峻与坚定。
回想起这段时间的侦查过程,从车祸现场那一丝不易察觉的疑点开始,追踪张强这条线索,现神秘的黑色轿车,再到揪出投资公司和背后复杂的资金链条,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又坚定。
如今,那个频繁出入投资公司、被确认为租赁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