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信(2 / 3)

了的情况,遇到这种颗粒无收的年景,老百姓们也只好集体出去讨饭了。

初来乍到的时候,我们十个人有些惊异于这个年代还有这种集体讨饭的现象,但是时间一长也就理解了,这边的老百姓过得太苦了。

好在近几年国家一直在组织兴修水利设施,这边的农村里也正在兴修水渠,过几年缺水的问题应该能稍有缓解,对于农业生产能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这些北京来的学生在抵达白店村的第三天起加入到他们的施工队伍之中,接受劳动教育。

最近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干活的能力有了很大长进,铁锹和锄头已经用得不比村里的老农民要差。

每日的劳作虽然辛苦,但是胜在充实。

当每天结束工作以后,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哪怕只是很简陋的窝头、土豆还有萝卜,但是也感觉味道很香甜,这也许就是劳动给我带来的快乐。

因此,你不用担心我在这里会不适应这里的水土、饮食、住宿以及工作,一切都好,勿念。

只是夜晚的时候常常会想远在岭南的你是否一切安好,会想起你美丽的笑靥,想起我们在北京时的美好回忆,也想起我给你吹奏口琴、你为我演唱歌曲的画面。

说到音乐,最近一段时间,我对陕北这边的信天游很感兴趣。

每天干完活以后就去听村里的王老汉唱信天游,顺手还把谱子记了下来,有机会给你表演一下。

这个王老头儿平日里烟袋从不离手,抽烟抽得肺部犹如风箱一般,一喘气似乎都能把他的肺管子喘出来,嗓音也早已干燥沙哑,可他的破锣嗓子唱起信天游来就是那么地道。

也许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黄土高原在广袤和雄浑中透出历史的苍凉与厚重,陕北人就用他们高亢粗犷的声音记录下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的故事。

这是他们的故事,自然要以他们的方式来呈现出来。

他们的歌里唱的有爱情,有婚姻,也有劳动生活,歌曲的内容很接地气。

所以在我来陕北一段时间之后,信天游的歌声更加直击我的内心,因为这也是我在这里的生活。

听了陕北的信天游之后,我突然觉得它的魅力并不弱于你所钟爱的古典音乐。

就像我曾经用口琴吹奏过的《六月-船歌》一样,它是古典音乐,但它更是柴可夫斯基用音符记录下的俄罗斯的风情与故事。

当我吹奏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六月,在这个俄罗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时候,小草正在使尽力气从荒野中生长起来,无处不在的野花带来了迷人的芬芳。

当我们驾着一叶轻舟荡漾在静静的顿河之上,你能听到白桦林中的夜莺在婉转歌唱。

我们能看到不时有飞鸟从树林里飞出低低地掠过水面,荡起了层层涟漪。

忧郁深沉的民歌从远处飘来,歌声厚重而忱挚,一如这个民族的性格一般。

你可能还会因为歌曲哀而不伤的感情表达而在眼眶里贮满了泪水,但却始终找不到情绪的爆发点,而渐渐被眼球所吸收。

最后,在明媚的阳光下,你慵懒地躺在小船上,伴随着自然的声音渐行渐远……

尽管两种音乐在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其精神内核却高度一致,都是音乐对本民族生活的记述,这种感情或喜悦、或悲伤,但都是诚挚的、热烈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跟你说。

我和白店村的村支书商量好了,打算将这里的学校重新启动。

由我们这几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学生来给村里的孩子当老师,传授小学的课程,想必还是能够胜任的。

来到陕北以后,我深深地震惊于这里的贫困程度,这是从小在北京长大的我难以想象的。

我在这里见到了有的人家穷到只有一条裤子,只有出门干活的人才能穿上它。

孩子们很多都是光着屁股在村子里追逐打闹。

村子里面还有不少因为家里太穷打了光棍的男人,我前面提到的那个王老汉,也差点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

在我同村民的接触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朴实,但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愚昧。

所以我打算重启村里的学校,从身边做起,用知识来改变孩子的未来命运,也算是我们没有白白来一趟陕北。

<

最新小说: 金戈丽人行:天命之魁 求你,饶本妖一命 如见雪来 蒸汽手册 回到过去,泡妞上学赚钱三不误 小师妹在仙门杀疯了 陆源赵蒹葭 开局校花怀了我的孩子 雁未迟上官曦 我有万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