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历史军事 > 纨绔六皇子,从八岁开始布局天下 > 第361章 千虫焚城,孤舟镇海

第361章 千虫焚城,孤舟镇海(3 / 4)

有道理。但若要通路通商,须先定界而后安。”

“否则,路通何处,商通何方?是为乱道。”

她的声音清冷,仿佛一把绕过锋刃的暗剑,仍旧逼向要害。

宁凡心底微沉,却不动声色。他清楚,这场争锋才刚刚开始。

——

金銮殿外,风声骤紧,卷起檐角铜铃的低鸣。

那声音叮叮咚咚,像是在为这场未有定局的交锋敲击序曲。

朝堂之上,暗流未平,波澜已起。

殿内的空气像是凝固了一般,唯有烛火在微微摇曳,拉长了每一位朝臣的影子。

那重重叠叠的影子仿佛化作无数双冷眼,在注视着彼此,又似在窥探人心的虚实。

秦如月的话语宛若冰锋,直指宁凡先前所说的“通路通商”。

她表面语气平和,实则已将话题重新逼回疆界。

宁凡心头一紧,却不显于色。

他缓缓抬眼,与她对视,那目光并非争锋。

而像是深夜孤灯下的一缕清火,静静燃烧,却不轻易熄灭。

“界若无定,则路可自划。”宁凡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动摇的沉毅。

“江山有疆,百姓无界。只要能令两国百姓得利,不论南渠北道,皆可开通。”

这话一出,顿时在殿中掀起新的波澜。

户部尚书王恒缓缓抚须,语气带着试探:“殿下此言,倒也有理。若先行通商,实可稳边。”

“只是疆界模糊,账册难清,税赋难分,恐生纷争。”

兵部尚书梁肃立刻接过话头,声音铿锵:“王尚书此言大谬!疆界若模糊,岂是账册的问题?分明是社稷根本!”

“通商之利再重,也敌不过山川血土!殿下所言,未免太轻国本!”

殿内气氛陡然紧绷,文武两派的分歧瞬间被点燃。

宁凡并未被梁肃的斥声扰乱,他只是安静地注视着梁肃,眼底没有愤怒,却有一抹冷意:

“梁尚书此言,儿臣不敢苟同。社稷之本,不独在疆土,更在民心。”

“疆界虽能固土,却未必能固人。若民不附,疆界再铁,终不过画地为牢。”

殿中鸦雀无声,许多大臣的目光微微一动,心底暗生波澜。

宁凡此言,直中要害。

边境多年战火,多少百姓流离,多少土地荒废?

疆界固然是国本,但若百姓心不附国,又何谈稳固?

秦如月目光微敛,唇角却勾起一丝弧度:

“殿下之言,确是动人心弦。”

“只是,大秦皇帝亦言:疆界若不定,民心难安。殿下所说的‘无界之民’,不过空言。

若无地界,百姓将自认何处?大玄乎?大秦乎?”

她声音冷冽,却暗含锋利的逻辑。

这一刻,朝堂上的许多人心中生出一种错觉:

两人言语之争,已不仅是国与国的角力,更像是两种理念的争锋。

一个说——国本在土。

一个说——国本在民。

宁龙端坐龙椅之上,双目微阖,未曾多言。

他像是一尊沉默的古钟,任由两方在其殿中回响,却迟迟不发声。

宁凡心底微沉,却忽然转念。他的目光落在秦如月眼底的一抹暗光,心底骤然一震。

她说的是“民心难安”。这不是随意之言,而是有意借“民”来反击他的言辞。

若他继续执拗于“民心”,反倒会被她绕入逻辑陷阱。

他缓缓呼吸一口气,声音低沉却坚定:

“民心安否,不在疆界,而在治道。疆界能划一时,却划不住百年。”

“若治道衰败,再坚固的疆界也会崩塌。反之,若治道昌盛,疆界模糊亦能自成铁壁。”

这一句话,说得殿中许多文臣心神震动。

果然,礼部尚书陆卿率先出列,拱手而言:

“殿下所言,正合古训。尧舜之世,四海无界,百姓自安。”

“今若能以德化民,以利济民,疆界之争,自会随时势而解。”

此言一出,立刻有数名文官附和:“正是!”

梁肃脸色铁青,猛地踏前一步,厉声道:“陆卿此言荒谬!”

“尧舜之世,岂可与

最新小说: 还说你不是神仙 鹰掠九天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嫡嫁千金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唐时明月宋时关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游戏?还是哲学?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第一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