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 > 其他类型 > 海魂 > 第八卷 海军改革 第七节 德国海军的雄心

第八卷 海军改革 第七节 德国海军的雄心(1 / 3)

从规模上讲,德国海军只能算是一支二流海军,而从活动范围来讲,则只算得上是一支近海海军,因为德国战舰几乎就没有离开过波罗的海与北海,被英国人死死的挡在了家门口,缺少杀出去的通道。

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是一战时的老兵了,他也参加过“日德兰海战”

虽然德国海军在战术上获得了胜利,但是并没有杀出北海,仍然被英国的大舰队挡在了家门口。

从战略上讲,德国公海舰队在“日德兰海战”

中败得很惨,并且从此失去了与英国争夺北大西洋制海权的能力。

这段经历让雷德尔元帅刻骨铭心,不管当时邓尼茨指挥的德国潜艇部队在大西洋上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战果,雷德尔仍然坚持以展大舰队为主的政策。

在相继建造了两艘“卑斯麦”

级战列舰之后,新的战列舰,还有航母也被摆上了船台。

可问题是,当时德国根本就没有能力支撑起雷德尔制订的庞大的海军造舰计划了。

如果战争晚五年爆的话,也许雷德尔的计划就已经变成了现实,可现实是残酷的,战争爆之后,德国大部分的物资都要用于地面战场上,23年,德国6军军费占总开支的四成,空军三成半,而海军只拿到了两成半的军费开支(同期,唐帝国海军所占军费比例达到了六成半)可以说,海军是德国三大军种中最不受重视的。

用这么点军费,海军还必须要优先考虑潜艇部队的需要,加强对英法海上生命线的绞杀,最后能够提供给水面战舰建造的经费与物资都极为奇缺。

从现实的角度讲,德国海军要想战胜英法海军是极为困难的,就算仅仅对付英国海军都没有多少获胜的把握。

德国本身就为大6型国家,而且统一时间不长,错过了海军展的初期阶段,没有海洋民族地特点。

没有展海军的思想基础。

更重要的是,德国没有足够优良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对展海军极为不利。

相对而言,英国为岛国,一直非常重视展海军(岛国的共同特点,日本也一样)法国濒临大西洋与地中海,两个方向上都有天然良港,而且前出大西洋的通道没有被完全遮挡。

可以说。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德国都没有展海军的基础。

德国的强国地位所得到公认地,可作为强国的一个必须标志就是强大的海军。

海军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支海上军事力量,更多的时候代表的是广泛的海外利益。

而广泛的海外利益又是一个强国的基础。

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唐帝国的强大在很大地程度上就是因为有着广泛的海外利益,而且还有着世界上的头号海军舰队。

相反,俄罗斯帝国虽然也很强大,但却从没有得到大国地承认,最多也就只算是个二流强国,一个只能用一条腿走路的巨人而已。

成为强国的目的刺激着德国人。

也在刺激着雷德尔。

在上次大战之后。

德国海军有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后来还在《松江条约》中要求得到唐帝国海军七成的份额。

这个要求得到了满足,可德国的实力却不足以支撑起这么庞大的海军舰队。

从条约签署到战争爆。

德国海军的规模一直没有达到这个条约的上限!

归根结底,德国海军不受重视地原因还是由其本身的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在西面有法国,东面有俄罗斯这两个强大的“邻居”

而本国又无足够的战略纵深与战略资源的情况下,德国必须将重点放在地面部队的建设上,随时提防着东西两个强大的“邻居”

而德国又无多少海外利益,其海军受到冷落也就是情理之中地事情了。

上次大战,“日德兰海战”

的惨败刺痛了德国人,失去了制海权之后。

德国差点完蛋,如果不是波斯帝国及时打通了与德国的地面联系,唐帝国的远征军到达欧洲战场的话,恐怕德国就将与俄罗斯,日本一样,在战争结束之前就投降了。

保持一支强大的海军,维护海上生命线的安全,这成为了德国人的所有共识,可有了认识。

不等于有了这个能力

最新小说: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随母改嫁随军,我在家属院当团宠 这真不是机械飞升 地窖里的朱元璋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抢红包成修真大佬,反手葬送仇家百年基业! 诡道毒仙 朕在红楼当暴君 天黑请点灯 星尘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