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封他为国公还是草率了。
该压一压的。
“陛下,按照宁国公书信中所言,建奴全部迁出建州,整个建州上千里的土地尽归我朝所有。
臣以为,朝廷应该尽快选派出能臣干吏去接管。”
“嗯,钱阁老怕是有所不知。
那建州虽然占地千里,然而不过是穷山恶水,杳无人烟之所。
虽然荣国公和我朝将士浴血拼杀将其光复,但是实则对我朝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还是按照荣国公所言,派遣一支军队驻扎,宣示主权即可。
至于派遣官员,那自然是不必了。
千里无人烟之所,派遣官员去做什么?”
钱阁老纳罕道:“我知道那边是天寒地冻,人烟稀少之地。
但是说千里无人烟就过了吧?
那些建奴虽然可恨,但是如今既然归顺,我上国自当派遣官吏前去教化,使其沐浴圣朝恩泽……”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
“钱阁老只怕没有认真研看过荣国公的奏报。
荣国公此番征讨建州,施行的是犁庭扫穴之策。
何谓犁庭扫穴?那便是灭其邦国、亡其族裔。
那建奴本就没有多少人,连番征战下来,钱阁老觉得还能剩下几个人来沐浴我朝天恩?”
钱阁老一愣,骇然道:“荣国公行事,竟是如此残暴……霸道?”
众人对此,则是闭口不言。
哪怕是不赞成贾琏行事风格的,在贾琏这般携大胜之威,且明显得宁康帝喜爱之时,也不好出来批判。
宁康帝见大臣们卡壳,自然也无意多说什么。
建奴灭不灭种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辽东安稳加开疆之功。
至于建州有没有人,他不在乎。
他也很赞成贾琏的建议,只需要在建州驻扎一支兵马,宣示主权即可。
朝廷眼下连辽东大片土地都无力开发,自然更不可能投入精力去建设建州。
那不现实。
“陛下,臣建议将建州纳入辽东版图之后,应该效仿西北,在辽东设置辽东都护府司,统管辽东一切军政要务,以减轻朝廷治理的压力。”
都护府司大魏有那么几个,无一不是设置在边陲。
这些地方的共通点就是地盘大,人烟少。
若是朝廷直辖,难免浪费精力,还不划算。
因此设置都护府司,让他们内部自治,朝廷只需要看管好都护府司就可以了。
宁康帝闻言,不置可否。
其实他不太喜欢这项制度,虽然有利于统辖,但是大大分散了中央的权力。
就拿那安西都护府,宁康帝都想找个合适的机会给裁撤了。
那安西都护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些尾大不掉之势。
如今甚至传言其内部拥兵十万。
这已经初步具备造反的实力了。
不过辽东本来就大,若是再加上建州,那更是立马翻了一倍的地盘,
这么大的地方,朝臣们建议设置都护府倒也合乎情理,因此宁康帝也不好直接反驳。
就在大家商议的时候,又有太监进来传报:
“陛下,朝鲜国派遣使臣来向陛下问安,如今人已经住进驿馆。
鸿胪寺的大人询问,是否要召见。”
“朝鲜国使臣?他们来做什么。”
南书房内的大臣们都疑惑了。
朝鲜国在大魏众多附属国之中,还是挺有分量的。
毕竟是东北边唯一一个,人口也还算可观。
就在大家议论的时候,王子腾忽然想到什么,出言道:
“陛下,据臣所知,荣国公当日与建奴的决战之地,便选在了辽东与朝鲜国的边境。
只怕朝鲜国那边也在关注此番我大魏和建奴的战事。
如今战局已定,我大魏大获全胜。
只怕那朝鲜王心有忌惮,怕我大魏携大胜之师,攻伐于他,所以朝鲜王这才迫不及待的派遣使臣向我大魏示好。”
众人一听,纷纷赞同道:“王大人此言有理,只怕事实就是如此。”
宁康帝同样面上饶有兴趣之色,问道:“鸿胪寺那边还说什么了没有?”
太监并不清楚,好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