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均田制
大致的和建业眾人聊聊信鸽的可行性,对於鸽子长途飞行的精准返回,究竟是天性生来就这样,还是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又究竟要怎么训练。
陈信表示这个实在是真不知道,还得等到回去之后,再细细的询问万能的网友。
江南四郡已平,扬州地广人稀,是时候拿出准备许久的均田制,给眾人作为参考了。
根据目前得到的情报,在庐江和九江的山中,依旧还躲藏著不少的流民。
在原来的时空里,几年后袁术最后被刘备所败,陈兰,雷绪等人裹挟流民聚眾数万,在江淮等地流窜。
现在虽然不至於如此,但受黄幣和中原战乱,多半是有不少的人口流离失所,陈信看中的,也就是这部分人。
地盘稳定下来之后,需要的就是大量的人口,这也是刘备开始对山越人的手段,从劝说到逐渐开始用拳头的主要原因。
但即便是如此,相比起扬州如此广的地盘,人口数还是少。
虽然几个郡的实际人口並不少,但扬州的地域,那可是足足超过了两个徐州,甚至还有多。
陈信很清楚,虽然眼下南方的部分地方,確实都是蛮荒之地,但只要隨著人口的增多,自然就会逐渐的开发起来。
均田制最强的地方,就是在有巨量无主荒地的时候非常好用,这个制度对世家大族,皇亲国戚,和地主阶层的影响有一些,但並不严重。
而获利的是大部分底层的老百姓,因此在铺开的初期,可以说是不会遇到明显阻力的。
不过现在的扬州老百姓放眼全天下,已经算是比较安居乐业的,无论是役和兵役,都没有铺开的太厉害,若是能顺利的找回占城稻来的话,就更加上一层楼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再推广均田制,陈信准备仔细的时间详细说说,之后建业的诸位,也可以因地制宜的考虑和修改,使最合適当前的情况再推行。
陈信拿出纸笔:“卢先生,长文,元嘆来记,这是一套三百年后的政策,我原来就是准备你们统一扬州后告知的。”
“在乱世中,这是一济猛药,但同样也只是一条过渡性的政策,你们看看合不合適”
“均田制和租庸调製,这是一套组合政策。”
“这套政策诞生於北魏,成名於隋末的乱世和盛唐的开端。”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北方和中原几乎打做白地,人口凋零而四处都是无主之地。”
“百姓十不存一,易子而食生不如死,世家大族们,躲在自家的坞堡內,饮酒狂欢醉生梦死,
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
“唐代诗人杜甫有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莫过於此。”
建业太守府內,眾人都沉默不语眼神恍惚,陈信的话不疾不徐,但仿佛和十几年前无二的乱世,展现在他们的眼前。
卢植好奇道:“若是我猜的没错,是后世大族们,將大门都涂成赤色,才有此句对吧”
陈信点头:“確实如此,秦为水德,尚黑,汉为火德,尚红。”
“在两汉的时候,只有天子所赐,持有殊勛的家族,可以將大门涂成红色。”
“但隨著汉亡两晋时间流转,世家大族的地位越发走高,以至於再到后来,凡是高门大户,皆涂红门。”
卢植暗嘆一口气,若是如此的话,这两句诗就写的就太真实了,如此强烈的对比和写实,定能流传千古。
此间大部分人,都是亲眼见过黄幣起义造成的乱世,昔日的一切大都歷歷在目。
诸如参与过討伐的卢植,张飞,那就更是有实际的感受了。
可是他们依旧有疑惑,后世的战乱竟然还是严重至此
不是都说前车之鑑前车之鑑,后世人看著前世人如此作为会造成乱世,为何还能一犯再犯你们难道都不吸取教训的吗
陈信继续开口:“均田制对於恢復民生,提升人口的作用立竿见影,二三十年稳定的时间,立刻就能恢復起元气来。”
“隋末的乱世堪比秦末,唐太宗上位后,费三十多年的时间,就將接手的乱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