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三方使团
汾水东岸的驰道有两条,东西向的一条,连通襄陵和东岸浮桥。
南北向的一条,北起洪安县,南至临汾县。
燕国使臣兰汗从襄陵赶来的同时,荷不派出的使团,也正好途径洪安县,沿驰道往南赶路。
齐王使团规模不小,主要使臣以杨膺、姜让、寇遗、薛茂四人为主,算上隨行人员,
一共不下百人。
大都督府派出的接引使是参军贾闺,也是继平阳县丞贾阳之后,贾氏第二位获得正式辟除的子弟。
公国侍郎兼典客令贾彝,严格意义上並非平阳贾氏同宗,只是在其父死后寄居在贾氏坞。
齐王使团沿途看到的景色,和兰汗看到的大差不差。
只是杨膺三人时隔多年,再度来到平阳,眼前的景象,与他们记忆中的完全不同。
“梁都督出镇平阳一年半,究竟开垦出多少田地”杨膺忍不住问道。
他是齐王妃杨氏亲兄长,官任征东大將军左司马,算是符不幕僚集团的核心成员。
姜让、寇遗也看向贾闺,对此问题,他们也很好奇。
贾闺飞速皱了下眉头,杨膺以都督號称呼君侯,显然是表明,齐王集团並不承认君侯“平阳郡公”的爵位,以及自领大都督的做法。
长安朝廷给予君侯的正式封授里,有“都督并州杂戎诸军事”一职,杨膺称呼的“梁都督”,正是来源於此。
贾闺心中不悦,齐王集团本身就是流亡势力,还在摆大秦宗王正朔的派头,有点不知所谓。
如今的北国江山,早就不是你荷秦一家独大的时候,你齐王还搁著装什么装
贾闺授了下短须,淡淡道:“不算多,平阳郊野,汾水两岸的田地加起来,也就五六十万亩吧”
杨膺猛地瞪大眼,王国內史姜让、王友寇遗相视一眼,都从彼此脸上看到满满震惊。
五六十万亩还不算多
这还只是平阳县城一地拥有的耕田!
晋阳作为并州、太原州郡两级治所,现有耕田也不及平阳三分之一!
梁广这是想在平阳屯养十万兵马
姜让迅速在心里估算一番,强捺惊讶道:“照此算,平阳人口至少逾八万之数!”
贾闺笑笑,“这些內政方面的事,下官不太清楚~”
杨膺、姜让、寇遗三人交换眼神,各自神情凝重地陷入沉思。
驰道两旁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粟田,水渠四通八达,大多是新修,依託水量充沛的汾水,灌溉方面基本不愁。
贾闺透露的田亩数应该不假。
那么姜让估算的人口数也相差不多,实际只多不少。
没这些人口劳力,一年半时间,也干不出如此浩大的工程。
土地、人口、粮食三大核心要素,梁广一样不差,难怪敢公然吞併河东。
如此一算就能想得通,为什么河东太守王苗、以薛柳裴为首的本地士族,会选择归附梁广。
人家本钱雄厚,有这个实力令人信服啊!
平陶县令薛茂骑马走在一旁,听眾人谈话笑而不语。
此次符不专门派他前来,无非是想借用他和梁广的姻亲关係,爭取得到一些优待,希望平阳团伙看在他的面子上,接待使团时更加友善一些。
出发前,符不还专门在齐王宫召见他,苦口婆心地晓以大义。
薛茂自然是满口应下。
他凝目远眺平阳城方向,一时间心绪万千。
担任平陶县令已有四年时光,当初他和梁广在长安时的推演、布局,正在一步步实现而今,梁广已拥据两郡之地,军民数十万,羽翼已算丰满,只待一个彻底振翅高飞的时机。
而齐王不,无疑是梁广夺取并州最难的一道关卡。
女儿桃娘已有身孕,就连汾阴薛氏宗长薛强也主动伸出橄欖枝,愿认桃娘做义女,目的无非是借用同姓之好,加强汾阴薛氏和梁广之间的关係。
薛茂心中发笑,想当初他拜访薛氏堡,薛氏郎君可不太把他这位沛郡本宗之后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