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驰援刘显
公国府是在原来郡守府基础上扩建,前衙仍掛大都督府牌匾平阳郡守府暂时迁往县翩,县翩只能委屈些,再度外迁。
整座平阳城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扩建,先拆除西段城墙,把原本的西关城纳入內城,
之后再往西边拓展,重新修筑用以屯兵的关城。
按照计划,扩建后的平阳城將会比现在大一倍,城池周长达到15里,面积相当於三分之二个邮城,十分之一个长安。
本次扩建旨在提昇平阳城的防御能力,四面城墙都將加筑羊马城,护城河也会加宽加深,利用旧有沟渠,重新疏浚城池水道。
按照设想,未来平阳城內將会增设航运码头,有漕河、水门直接连通汾水,乘船可从平阳直抵皮氏、汾阴,入黄河到蒲坂、弘农、洛阳,串联起一整条汾水一一黄河航运。
汾水、黄河、渭水一整条航运古已有之。
公元前647年,遭遇饥荒的晋国向秦国求粮,关中粮食自渭水入黄河,再上溯入汾水,抵达晋国都絳城(山西侯马)。
汉武帝乘坐楼船到汾阴祭祀尧庙、后土,乘船夜宴,大会河东官吏父老。
后世隋唐时期,汾水河运也是山西地区的粮食、木材进入关中的主要通道。
自慕容衝起兵作乱以来,公府层面的汾水漕运几乎断绝,只有士族豪强、民间商贾的船只零星可见。
本书首发1?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水运的效率、经济性自不用多言,平阳占据汾水地利之便,若不加以利用,岂不是暴珍天物。
当然,这些计划暂时停留在梁广的手绘版“ppt”上,具体何时实现,谁也无法给出明確时间。
毕竟工程量浩大,只能先给出相应规划,后续根据实情分阶段开工。
自去年秋收结束,郡府便正式启动移民工程,把各地县乡坞堡民迁往平阳,充实郡治人口。
襄陵、杨县此前已被迁走一部分人口,本轮移民重点落在临汾、絳邑、泽、北屈、
蒲子几个县。
还有更多零散小聚落、坞堡民,全都迁往平阳,按照民籍、百工杂户划分,相应分田安置。
再加上数月来,从关中逃入平阳、河东两地的饥民,平阳城內外人口接近十五万之多,民籍、军籍、百工杂户加起来超过四万户。
平阳全郡五分之四的人口,都集中在了平阳县城一地。
这也是考虑到,全郡优质耕地九成九集中在汾水两岸,集中人口才能大规模深度开发利用。
於是,新一轮的垦荒、春耕大会战,如火如茶地进行中。
平阳城內外,再度变成一片大工地。
河东的发展相对缓慢、平和一些,迁移百姓充实安邑县城的进展也在有序进行。
只是工作做起来,不能像在平阳时大刀阔斧,还得小火慢燉一点点来。
平阳本土派势力,如贾、曲、柴、邓四姓宗族,已经完全成为梁广军政集团的附庸,
想怎么折腾都行。
河东士族则不同,和梁广集团的关係还勉强维持在合作层面。
隨著团伙势力不断壮大,双方关係也会逐渐向著附庸演变。
梁广在河东已经拿到足够多的蛋糕,不必心急吃干抹净,给人家留下些,反倒会贏来一片歌功颂德。
目前河东的定位是第二粮仓,专门用作军屯、民屯,以全力积蓄钱粮为主。
七八万军民屯全力运作,外加大小坞堡额外提供,河东一年积攒粮谷百余万斛不成问题。
两千余府兵的建制,一是为政策宣传,二是协助王苗震镊贰心之辈。
一两年之后,平阳建设初成规模,到那时才是河东彻底踏上改革之路的日子。
衙堂內,几张宽大高腿桌案拼在一块,连成一张“回”形大长桌,平阳军政要员几乎全都到场。
梁广面南背北而坐,捧著一份春播期间的粮谷损耗核算书翻看。
衙堂內充斥爭吵声,坐在左边一排的韦洵、崔几人,和坐在右边一排的赵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