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廷尉、御史台官吏拱手。
“多谢梁侯!”眾人赔著笑。
邓琼撇撇嘴,对这帮人一副奴顏婢膝嘴脸很是看不惯。
不过那日槛车回京,在宣平门瓮城受到百姓蜂拥围观的场面令他记忆犹新。
能让百姓自发前往迎接,最起码说明,梁广此人在民间的声望不算差。
能得到百姓认可,也说明人品还过得去。
邓琼对他改观不少。
安国乡侯府已是一片张灯结彩、红幅满布,为明日成婚庆典做好准备。
梁广回府先去探视梁云,陪他说了会话,见他精神不济便回了后宅。
沐浴净身,换上薛桃娘缝製的新袍服,梁广来到书房。
“遵照阿兄吩咐,梁园青壮共计三千二百一十七人,半日劳作半日训练。
梁园內的粟谷农作已收穫大半,除去对佃户额外赏赐,今年可积新粮近两方五千石....:
3
书房內,梁广翻看整理好的帐簿。
自从梁安熟练掌握数字符號以来,不论记帐算帐都快捷方便许多,他查阅起来也轻鬆。
两万五千石新粮是粟谷脱壳后的数量,较之往年少了近万石。
一是受南征影响,天王下詔徵发的州郡兵里,仅就关中而言,有相当部分来自於诸氏宗族、士族豪阀所控制的僮奴佃户。
“发诸州公私奴为兵”,也是中央朝廷调控人口,限制门阀藏匿人户的一项措施。
这一点无论南北都经常採用。
具体效果如何,根据君王不同、时期不同而异。
君王威权重,朝廷力量强,门阀权贵不敢抗拒,放血交差是必然。
反之,君权旁落,权臣坐大,各家拿出几百人糊弄下也就是了。
南边普室,这一詔令通常由权臣以朝廷名义下达,事前已经和各家通过气,
商量好各家出资比例。
桓温北伐,谢安抗秦都曾大规模徵发公私人口为兵。
去年南征,梁氏也不例外,拿出千余丁壮充作辅兵,影响农事也在意料之中二就是夏收提前进行,一些栗谷尚未完全成熟。
这也是无奈之举,叛军侦骑已经出现在驪山、灞水一带。
接下来围绕抢收粮食,必然会爆发大战。
“此前阿兄提出的曲形犁,那位叫屠客夫的佃农已经成功制出,在翻耕土地上確实极大提升效率和便捷性。
只是今年数量不多,佃农们还在摸索窍门。
明年若能大规模投入使用,田亩產量一定还能提升不少!”
梁安笑著,旋即笑容一僵。
明年他们一家,能否留在长安还是未知数.....
梁广合拢帐簿:“重赏屠客夫,把他一家升作家籍部曲,田產归其私有,让他专心研製农具,还有什么好点子及时上报。”
梁安应了声,记在心里。
如今宗族事务,都由他和梁业商量著决定,且以他的意见为主。
梁广想了想:“若是外赴州郡任职无法避免,我打算迁走一部分宗族佃户。
此事需要提前做准备,明日过后,你赶回梁园多多动员,至少五百户要隨我外迁!”
“阿兄放心!”
梁安默然片刻,“阿兄,若陛下一直无法醒转,单凭太子恐怕难以支撑局面唯有阳平公能主持大局..:::
梁广摇头:“我明白你意思,可阳平公不愿爭权,更不会拉下太子自己上位!
他要是想兄终弟及,太子根本没机会!”
梁安嘆口气,“如此看,太子一旦即位,阿兄非走不可.....
梁广轻拍他肩头:“我这把刀,太子握不住,也不想握。
而今,我拥部眾数千,有一帮追隨效死之士,也不愿再做別人掌中刀。
既然留在长安处处肘,另起炉灶未尝不是出路。”
梁安苦笑:“可阿兄费尽心血保全关中、长安,到头来却为太子做嫁衣,弟实在有些不甘心!”
梁广笑著摇头: